返回军工科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千三百五十一章 这不仅是一场技术革命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笔趣阁最新域名:www.biquge85.com ,请牢记本域名并相互转告!

    第4351章 这不仅是一场技术革命

    吴浩看到周报后,立刻指示人力资源部联合医疗培训部门,开发一套标准化的培训教材和线上课程。www.biquge900.com“不仅要教会他们操作设备,还要让他们了解设备的基本原理和维护知识,”他在部门会议上强调,“我们要打造‘技术+培训’的完整服务体系,让超导医疗设备能真正在当地扎根,持续为村民服务。”

    就在超导医疗设备在非洲顺利推进时,国内的超导磁悬浮列车项目也传来了好消息。浩宇科技与中国中车联合研发的超导磁悬浮列车试验车,在青岛的试验轨道上实现了630公里/小时的最高时速,而且在连续运行1000公里后,各项性能指标依然稳定。

    试验当天,吴浩和林薇特意赶到青岛见证这一时刻。当银白色的列车像一道闪电般掠过观测点时,林薇忍不住惊叹:“太快了!感觉就像在飞一样。以后从BJ到上海,是不是只要一个多小时就能到了?”

    “很快就能实现了,”吴浩笑着说,“现在试验车还在优化阶段,我们正在攻克高速运行时的空气阻力和噪音问题。预计明年就能进入工程样车阶段,2028年就能实现商业化运营。到时候我们周末去上海看外滩,早上出发,中午就能在城隍庙吃小笼包了。”

    试验结束后,中车的项目负责人找到吴浩,提出了一个新的合作方向:“吴总,我们想把超导技术应用到城市轨道交通上。现在很多大城市的地铁高峰期都很拥挤,而且传统地铁的轨道维护成本很高。如果能研发出超导磁悬浮地铁,不仅能提高运量,还能降低维护成本,你觉得可行吗?”

    吴浩立刻来了兴趣:“这个想法非常好!超导磁悬浮地铁可以实现更小的转弯半径和更陡的爬坡角度,能更好地适应城市复杂的地形。我们可以先做一个可行性研究,重点分析成本控制和与现有地铁网络的兼容性问题。”

    双方很快成立了联合攻关小组,开始超导磁悬浮地铁的前期研发。然而研发刚启动,就遇到了一个难题:城市地铁需要频繁启停,而超导磁体在快速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较强的电磁辐射,可能会对周边的电子设备和居民生活造成影响。

    “我们测试发现,当列车启停时,电磁辐射强度会达到500微特斯拉,超过了居民区的安全标准,”攻关小组的工程师在汇报时忧心忡忡,“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了,超导磁悬浮地铁就无法在城市中心区域运行。”

    吴浩召集电磁兼容领域的专家和超导研发团队一起开会讨论。经过两天的头脑风暴,团队提出了一个创新方案:在列车车身和轨道两侧加装超导屏蔽层,利用超导材料的抗磁性,将电磁辐射屏蔽在轨道范围内。

    为了验证这个方案的可行性,团队搭建了1:10的缩尺模型进行测试。他们在模型轨道两侧安装了厚度为5毫米的超导屏蔽板,然后模拟列车启停过程。测试结果显示,轨道外1米处的电磁辐射强度降到了20微特斯拉以下,完全符合安全标准。

    “这个方案可行!”吴浩兴奋地拍了拍桌子,“现在立刻启动full-size(全尺寸)的屏蔽层研发,同时优化超导磁体的充放电控制策略,进一步降低电磁辐射。我们要确保超导磁悬浮地铁不仅速度快、成本低,还要安全、环保,让老百姓放心乘坐。”

    就在超导磁悬浮地铁项目稳步推进时,浩宇科技收到了来自国际空间站项目组的合作邀请。对方希望浩宇科技能研发一种超导储能电池,用于国际空间站的能源供应。

    “国际空间站目前使用的是化学蓄电池,寿命只有5年,而且重量大、充放电效率低,”项目组的代表在视频会议中介绍,“我们了解到浩宇科技的超导储能技术非常先进,希望能合作研发一种高容量、长寿命的超导储能电池,替代现有的化学蓄电池,提高空间站的能源供应稳定性。”

    吴浩意识到,这是超导技术进入航天领域的重要机遇。他立刻组建了航天超导研发团队,联合中科院物理研究所、航天科技集团等单位,开展超导储能电池的研发。

    研发过程中,团队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让超导储能电池在太空中的极端环境下稳定工作。太空中不仅有剧烈的温度变化(-180c到150c),还有强烈的宇宙辐射,这些都会影响超导材料的性能。

    “我们测试了多种超导材料,发现钇钡铜氧超导材料在经过辐射加固处理后,能在太空环境下保持稳定的超导特性,”研发团队负责人在阶段性汇报中说,“不过储能电池的能量密度还需要提升,目前只能达到200wh/kg,远低于项目组要求的500wh/kg。”

    为了提高能量密度,团队创新地采用了“超导线圈+石墨烯电极”的复合结构,同时优化了电池的电解液配方。经过半年的反复试验,超导储能电池的能量密度终于达到了520wh/kg,而且在模拟太空环境下的寿命测试中,经过1000次充放电循环后,容量衰减率仅为3%,完全满足国际空间站的要求。

    当浩宇科技将超导储能电池的样品交付给国际空间站项目组时,对方的负责人激动地说:“这是航天能源领域的一次革命性突破!有了超导储能电池,国际空间站的能源供应将更加稳定,后续我们还计划将这种技术应用到载人登月和火星探测任务中。”

    超导技术在航天领域的突破,让浩宇科技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2026年初,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向浩宇科技颁发了“全球可持续发展技术奖”,以表彰其在超导技术应用于能源、医疗、交通等领域,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的突出贡献。

    颁奖仪式上,吴浩作为代表发言:“超导技术的发展,不仅是一场技术革命,更是推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未来,我们将继续深耕超导领域,研发更多能解决实际问题、改善人类生活的技术和产品,与全球合作伙伴一起,共同构建一个更清洁、更高效、更公平的世界。”

    <!-- 翻页上aD开始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