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军工科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千二百四十九章 来自远方的呼唤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笔趣阁最新域名:www.biquge85.com ,请牢记本域名并相互转告!

    第4249章 来自远方的呼唤

    而胶带边缘渗出的微量冷却液,在低温下已凝结成冰晶,像一串微小的钻石。www.biquge500.com

    在一个月相渐满的深夜,吴浩打着手电筒走向靶场。月光透过稀薄的沙尘洒在“天枢-III“的炮管上,金属表面的仿生沟槽里积着细沙,像凝固的波浪。李默蹲在炮身下方,手里的超声探伤仪正在扫描新更换的钨合金电枢,仪器屏幕上的波纹随着探头移动而起伏。“昨晚测试的磨损率下降了40%,“他指着屏幕上一段相对平滑的曲线,“但高温下的金属疲劳裂纹还是出现了。“

    探伤仪屏幕上,细密的裂纹像蛛网般在电枢表面蔓延,在手电筒的光束下闪着银灰色的光。林舟递过一份光谱分析报告,纸页边缘被汗水浸得发皱,上面布满红色的批注和修改痕迹。“我们在钨合金里掺入了戈壁特有的独居石矿微粒,“他指着成分分析表上的一行数据,“耐高温性能提升25%,但在持续高温射击测试中,裂纹扩展速率还是超过了设计值。你看这组对比图,射击三十次后,裂纹长度增加了0.3毫米。“

    突然,靶场边缘的光伏板阵列亮起应急灯,智能微电网的储能系统开始满负荷运转,低沉的蜂鸣声穿透夜色。吴浩抬头望向实验室方向,只见生物实验室的窗户亮如白昼,百叶窗后晃动的身影显示着里面的忙碌。“让赵博士送些极端环境下的真菌菌丝体过来,“他对着对讲机说,声音在空旷的戈壁上显得格外清晰,“那种能在火山岩缝隙中生长的真菌,菌丝体的韧性或许能填补金属裂纹。记得提醒他们,用防辐射容器运输,戈壁的昼夜温差会影响活性。“

    数小时后,当东方泛起鱼肚白时,涂有真菌菌丝体涂层的电枢被装入炮管。吴浩站在指挥中心,看着屏幕上的发射倒计时,掌心沁出的汗水在操作台上留下湿痕。“储能系统充电至100%,“李默的声音带着夜的沙哑,眼底布满血丝,“真菌涂层在75c环境下的黏附力测试合格,实弹测试准备就绪。“

    随着发射指令下达,电磁炮发出低沉的嗡鸣,比往日更显沉闷。弹丸冲出炮管的瞬间,观察哨的玻璃被震得嗡嗡作响,一股无形的压力波穿过空气,让人心头一紧。二十秒后,靶区传来沉闷的爆炸声,监控画面因沙尘尚未完全散去而有些模糊,但仍能看到弹丸精准穿透1.2米厚的装甲靶。而在回收的电枢样品上,那些曾让团队彻夜难眠的裂纹,已被真菌菌丝体形成的生物膜牢牢覆盖,在电子显微镜下呈现出如同蛛网般的致密结构,将金属裂纹紧紧缠绕。

    在一个典型的戈壁高温日,基地迎来年度极端环境验收测试。吴浩站在智能能源中心的监控大屏前,看着实时刷新的环境参数:地表温度59c,风速12米/秒,空气湿度12%——这组数据在屏幕上以红色高亮显示,构成了西北戈壁八月最严苛的“淬火“条件。

    “天枢-III“的炮管在阳光下泛着蓝黑色的光,炮身新喷涂的仿生涂层上,无数微米级的凹坑正随着温度升高而收缩,将沙粒自动抖落。林舟举着新的测试报告,防晒袖套上沾着沙尘与冷却液的混合物,报告纸页被汗水浸得有些发软。“抗沙涂层的自清洁效率提升至85%,“他指着一组对比曲线,“在连续多次沙尘暴模拟测试中,过滤器堵塞周期延长到原来的两倍以上。最新一批样品在实验室70c环境下持续运行了三百小时,性能衰减小于5%。“

    李默调试着储能系统的新模块,模块外壳上刻着细密的散热槽,灵感来自沙漠狐狸的耳朵结构,在阳光下闪烁着金属光泽。“超导线圈的温度稳定在82K,“他调出能量波动图,曲线平稳得如同镜面,“新的散热设计让储能密度提升了15%,现在能支持连续三次满功率发射,且每次发射后的恢复时间缩短至原来的三分之二。“

    午后,当太阳升至最高点时,验收测试正式开始。目标是远处沙漠中的移动靶车,模拟敌方装甲集群在高温环境下的高速机动。吴浩看着战术屏幕,靶车在沙丘间划出的轨迹如同金色的闪电,而“天枢-III“的火控系统正以毫秒级的间隔刷新着目标数据,屏幕上的瞄准框牢牢锁定着靶车的动力舱。

    “发射!“

    弹丸以7.3马赫的速度冲出炮管,在高温空气中划出一道扭曲的银线,尾焰呈现出奇异的青蓝色——那是电磁加速产生的等离子体鞘层。十五秒后,靶区腾起橙色火球,监控画面显示弹丸精准命中靶车的动力舱,装甲板被撕裂的瞬间,沙尘与金属碎片形成的烟柱直冲天际,在湛蓝的天空中留下短暂的痕迹。

    “命中!ceP 0.4米!“林溪的欢呼声穿透了指挥中心的寂静,她指着屏幕上的弹道分析,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高温环境下的空气密度补偿算法发挥作用,弹丸实际命中点比预测值还近0.2米!所有关键指标均超过设计要求!“

    验收会结束时,夕阳正将戈壁染成熔金。周院士将一面绣着“沙海淬火“的锦旗递给吴浩,锦旗边缘的金线在余晖中闪着光,丝线间仿佛还凝结着戈壁的沙尘。“你们在这个八月的戈壁上,“老人的声音带着颤抖,却充满力量,“用沙子和阳光淬炼出的不只是武器,更是一种在绝境中寻找生机的智慧。这面旗,是给所有在沙暴中坚守的年轻人的。“

    八月的最后一个深夜,吴浩走过光伏板阵列。板下的沙打旺幼苗在月光下泛着银绿色,那些被高温炙烤、被沙尘掩埋的嫩芽,此刻正从砾石缝隙中抽出新叶,叶片上还挂着夜晚凝结的露水,在月光下如同水晶。他停在一块特别的光伏板前,板面上用荧光漆画着小小的笑脸,那是某次抗沙测试成功后,林舟团队留下的标记,如今已被风沙打磨得有些模糊,却依然清晰可辨。

    实验室的灯光依然亮着,透过窗户能看到李默正在调试舰载版储能模块的缩比模型,桌面上散落着各种工具和零件,一杯喝了一半的咖啡已经凉透。林舟则对着显微镜观察新的真菌金属复合材料,白大褂上沾着不明的粉末,神情专注得仿佛整个世界只剩下载玻片上的微观结构。

    <!-- 翻页上aD开始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