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赛点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04章 迎接冲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笔趣阁最新域名:www.biquge85.com ,请牢记本域名并相互转告!

    第1004章迎接冲击

    高文和丘里奇,从来没有正式碰过面,赛场内赛场外都没有,但是,两位球员在属于自己的空间里奋斗着,却无形之间产生了诸多“隔空交集”。www.399xs.com

    去年,法拉盛。

    丘里奇通过三轮资格赛考验,杀入正赛,职业生涯首次参加大满贯正赛——和高文一样,并且他也在首轮击败一位种子球员,二十九号种子卢卡斯-罗索尔,晋级第二轮,成为美网赛场另外一颗闪耀新星。

    同样,还是纽约。

    耐克不仅仅瞄准了高文,同时还有诸多私底下的小动作:

    比如,签约丘里奇。

    遗憾的是,丘里奇随后就止步第二轮,结束了自己的第一个大满贯正赛之旅,再然后,轰动全球的黑马登顶就这样发生了,耐克心底也有一笔账,他们还是和丘里奇签署了合约,但合同内容就天差地别了。

    尽管从来没有人将丘里奇和高文联系起来,但年龄相仿、经历同步,从美网到耐克再到年度最佳新秀评选,两位球员在相近的时间崛起,却走出不同的曲线,淹没在铺天盖地的新闻之中,内心的想法也就只有自己能够知道了。

    一直到——

    “高文Vs丘里奇”来临。

    媒体们,顿时就兴奋了。

    年度最佳新秀评选仅仅过去两个月,那些画面和记忆依旧历历在目,谁能够想到,转眼之间故事就再次发生变化:

    丘里奇在澳网刷新个人大满贯最好成绩,而高文则更进一步书写历史。

    差距,不仅没有拉近,而且持续扩大。

    然后,两位年轻球员就即将迎来职业生涯首次碰面。

    这场青春风暴,又能够碰撞出什么火花呢?

    1990年以后出生的年轻球员还没有来得及抢班夺权,更年轻的“95后”一代就已经纷纷进入人们视野。

    有趣,确实有趣!

    在丘里奇击败巴格达蒂斯晋级第三轮的赛后新闻发布会上,记者迫不及待地开始煽风点火,摩根更是首当其冲。

    年轻气盛的丘里奇,又怎么可能识别出那些陷阱呢?摩拳擦掌地表示期待。

    “我已经做好准备了。”

    “什么准备?”

    “我已经做好击败高文的准备了。”

    堂堂正正,信心满满。

    年轻人,总是洋溢着无限热情,不管这句话的来龙去脉如何,但确实能够感受到,丘里奇的摩拳擦掌。

    从美网到澳网,虽然高文再次书写奇迹,但渴望挑战高文、渴望击败高文、渴望踩着高文一举成名的年轻人,不减反增,一个个看到高文就就好像狼群看见猎物一般。

    眼睛发光。

    丘里奇,这位十八岁的年轻小将,就已经做好了准备。

    轰!

    本来,丘里奇对阵高文,这也不是什么焦点之战,但媒体有意渲染烘托,比赛热度很快就被炒作起来。

    摩根甚至打出“新生代潜在球王对决”的标签,为比赛炒热气氛,千千万万的视线也就全部聚集在一起。

    开场。

    丘里奇马上展现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姿态,选择率先发球,并且在自己第一个发球局直落四分送出一个“love-game”,每赢得一分就握紧拳头朝着高文嘶吼欢呼,如同小跳蚤一般,持续跳跃,调动情绪。

    以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勇气和决心,他,是为胜利而来的。

    蓬勃朝气,扑面而来。

    但是,高文根本不为所动。

    紧接着,高文也送出一个“love-game”,轻松保发。

    而且,和丘里奇的雀跃激动比较起来,高文就显得沉着冷静许多,没有庆祝也没有嘶吼,轻描淡写地作出正面回应,快速站稳脚跟。

    有时候,嘶吼和爆发,是一种提升士气的办法。

    有时候,实际行动则比情绪宣泄来得更加有效。

    显然,高文已经渐渐成熟,深谙此道,简单试探过后,就直接发动攻击——

    在丘里奇的第二个发球局里,高文就率先上手。

    丘里奇并不是大炮型球员,他的发球平均时速并不快,一发在180公里左右,二发就会掉到155公里左右。

    发球整体实力,在新生代这一批年轻球员之中,应该已经落到中游偏下的位置,毕竟年轻球员人高马大,即使不是重炮,发球质量也一个赛过一个,渐渐已经成为基本配置了。

    不过,球速不快并不意味着好欺负。

    丘里奇的发球战术套路非常丰富,他比锦织圭聪明,通过落点和旋转的控制,增加自己发球的威胁性。

    简单来说,丘里奇的发球落点选择非常精准,往往总是能够落在边边角角,而且线路组合也一直在变,尽可能避免被对手识破自己的发球战术,进而抢占先机,所以,丘里奇发球局的保发成功率高于锦织圭。

    如此描述,是否有些耳熟?

    高文在ncaa时期,就经常采用如此套路,在力量不足的情况下,通过落点形成控制,进而展开周旋。

    从比分来看,丘里奇确实斗志昂扬,在自己的第二个发球局里——

    “0:15”,随后就“15:15”。

    “15:30”,紧接着“30:30”。

    高文率先上手打开局面,拿到分数,但紧接着,丘里奇就通过发球调整,限制高文,进而抢攻得分。

    一来一往,分数依旧纠缠。

    比赛,才进入第三局,高文对丘里奇的发球套路还是缺少了解,预判并不准确,所以在发球和接发球环节,没有能够完全掌控局面。

    不过,如果丘里奇认为高文就只有如此水准的话,那就太年轻太天真了。

    一区。

    一发,内角,发球时速只有170公里,但丘里奇要了一个非常刁钻的落点,几乎就砸在T点的位置上。

    而且,落地之后带着强烈上旋,高高地反弹起来。

    显然,这应该是丘里奇针对高文技术特点的一个发球设计:

    一区内角,压制反手。

    同时,故意将上旋拉起来,以至于高文没有办法在舒服的位置找到击球点,反手也就不能拉开进攻。

    再加上高文没有侧身正手的习惯,这也进一步确保高文反手被迫在别扭的位置尝试击球。

    自然地,丘里奇就能够为自己下一拍进攻衔接赢得时间。

    那么,高文选择如何处理呢?

    连续小碎步调整,双手反拍早早完成引拍,不仅没有着急迎前抢击球点,而且还稍稍调整脚步后撤了一些。

    因为发球的落点有些浅,落地反弹之后,达到最高点,随后就会开始下坠,这也意味着高文往后拉开距离,反而能够寻找到更好的击球点。

    只是关键在于,当网球开始下坠的时候,地心引力的重力加速度是一个变量,稍稍不注意就可能错过击球点,这也是落地高压最困难的地方。

    万众瞩目之中,高文的处理非常轻盈也非常……特别。

    高文,并没有直接起手击球,而是双手反拍轻轻一拉一卷,然后,就将网球高高挑了起来。

    这是……挑高球?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