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藏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87章 大宝已定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笔趣阁最新域名:www.biquge85.com ,请牢记本域名并相互转告!

    第1287章 大宝已定

    进入十月份后,长安一直秋雨绵绵,空气中开始透出几分寒意。www.399xs.com

    但长安朝野和大街小巷的气氛却十分热烈,一个重大的时刻要来临了。

    张太后正式颁发了天子退位说明,天子从小有严重的智力缺陷,由于阉党干政被扶植为天子,现随着年纪增长,智力缺陷越来越明显,经朝廷军政议事集体确认,已经确定天子无法承担治理天下的重任,特此昭告天下,天子将在年底正式退位。

    昭书并没有回避天子的问题,而是直接挑明原因,有重大智力缺陷,被阉党扶植上位,现在愈发严重,由朝廷百官确认,天子的情况已经无法履行天子职能,到了必须退位的时候。

    紧接着张太后又颁布了第二份诏书,确定由皇嗣,也就是目前监国摄政王,于明年正月初一登基大统。

    李邺随时上书,由于自己德行浅薄、能力不足,无法接受皇帝大宝,恳请太后和百官另选贤者。

    政事堂当即做出决议,驳回摄政王的请求,要求他继承大统。

    太后也再次下旨,敦促摄政王接受百官请求,登基大统。

    李邺又接连两次上书,恳请另选贤者。

    第二次是由军政议事剥夺李邺请求,要求他继任大统。

    而第三次则是由政事堂发起,朝廷全体百官联名签署,一致要求摄政王登基。

    太后又第三次下旨,望摄政王以大唐社稷为重,不要辜负满朝文武的期待,担任起中兴大唐的重任,这不是荣耀,而是责任。

    最后李邺终于接受了太后的旨意,发表公开申明,他并不视皇帝大位为荣耀,而是把它视为一项责任,将竭尽全力,带领大唐皇朝走向鼎盛。

    当李邺接受皇位的消息传出,顿时满朝欢腾,长安大街小巷张灯结彩,数十万百姓自发上街游行,敲锣打鼓,欢庆大唐再一次走向中兴。

    随即朝廷成立了登基筹备会,由韦见素出任会长,张立和李泌为副会长,由礼部、太常寺、宗正寺等七八部门联合,财政拨钱三万贯,将筹建一个简朴且盛大的登基仪式。

    所谓简朴就是一切用现成的材料,不另外购置,洛阳皇宫还保存了前天子李隆基登基的全套仪仗,天子李亨又进行了翻新修补,打算二次登基,弥补他在灵武登基时的简陋,但因为战事紧张,这套仪仗最终没有用上,迁都洛阳时带去了,目前保存在洛阳皇宫内。

    把这套仪仗全部拿过来利用,就省下了至少二十万贯购置钱。

    然后整个长安和皇城的张灯结彩,因为是正月初一,就把花灯搬出来,保留到正月十五,便可一举两得。

    还有三万仪仗士兵,光是仪仗兵的铠甲兵器就要耗费数十万贯,想想就不用了,直接把三万龙骧骑兵搬出来,穿上作战的明光铠甲,手执新款三尖两刃刀,这比仪仗兵更威武。

    三万贯钱主要花在维持秩序和福利上,比较给长安每个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发一领新衣,送一根拐杖,再比如制作烟火,将斥候士兵用的火药箭进行改造,加大药量,加上铁粉,用大黄弩发射上天,在空中燃烧爆炸声,变得姹紫嫣红。

    原本是报信的火药箭,却演变成了盛大的节日烟火。

    当然,还有很多细节,需要慢慢考虑充实,还有两个多月时间,不用太着急。

    但对于李邺,登基只是一个仪式,是一个身份的确定,目前他其实已经是事实上的天子,他同时也是大唐建国以来,最受大臣欢迎的天子。

    为什么?就是对相权的确认。

    李邺吸取了李隆基和李亨的教训,他们都是剥夺了相权,把君权无限放大,但自己又没有那么多精力处理政务,便把大量政务丢给了宦官处理,阉党之权由此形成。

    李邺创造性地成立了白虎堂,由白虎堂按照明确的权力分工来分配奏折,这就不像当年的李林甫,明明是相国的权力,他却自作主张塞给天子李隆基,李隆基也装糊涂,享受这种相权上移,连任命一个州官都由天子决定。

    ??????55.??????

    有了白虎堂的分权,只有贴着红色标签的甲级奏折才会递给李邺。

    而且相权并不是相国一人独有,而是政事堂的权力,右相的权力主要是吏权,五品以上,从三品以下,由右相任命,而政事堂是事权,讨论并投票表决。

    另外,如果吏部对右相的人事任命觉得不妥,可以抗诉,然后交由政事堂讨论,如果政事堂讨论后还是分歧太大,就由天子来定夺。

    这几天,李邺在关注交州稻的收获情况,交州稻主要是早稻,在六月成熟后,立刻抢种大唐特有的晚稻,这样就保障了一年两季,所有交州稻有没有效果,必须全年来看,看一年的收获有多少。

    另外,农田冬天就可以闲下来休养,进行施肥保墒,并兴修水利,等开春后再进行耕种。

    李邺特地命令政事堂安排数十支考察组奔赴南方各州,考察交州稻在各地的种植情况。

    官房内,李邺正在听取户部尚书刘晏关于各地收成的简报,虽然正式报告没有,但各地都用鸽信发送简报到朝廷,至少大致情况便知道了。

    “看初步的统计,还是江南东道那边收成更好,更适合交州稻的推广,粮食产量普遍增产四成。”

    “别的地方呢?”

    “江南西道和巴蜀都增产三成,山南东道和淮南道、淮西道都是两成多一点。”

    “福建道和岭南两道呢?”李邺又问道。

    “目前还没有送来,情况不清楚,或许福建道会好一点,毕竟他们去年就开始种了。”

    李邺点点头,他对交州稻抱以极大的期待,历史上人口突破一亿的北宋,就是从交州稻引入开始,当然,当时叫占城稻,其实是一回事。

    但北宋当时的人口是被动的提高,李邺要主动提高人口,就必须学习清朝的摊丁入亩,放弃人头税,对唐朝来说,就是户税。

    但取消户税的阻力太大,从朝廷到地方,几乎都反对取消户税,

    但户税改革已经势在必行,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户税变成朝廷税,地方上就没有阻力了,然后把酒税和契税划给地方,再给地方一部分田税,比如三七开,这样地方也就没有意见了。

    一旦把户税划给朝廷,就可以进行改革,进行两头减,把老人和孩童减掉,只对青壮征税,允许用田税进行抵减。

    李邺负手站在窗前沉思良久,对刘晏道:“我想推进的税赋改,明年能全面铺开吗?”

    刘晏沉吟一下道:“从巴蜀试点来看,盐税收入很可观,已经远远超过了户税,现在政事堂已经不反对户税进行改革了,另外,朝廷反对田税和地方共享,现在地方上光租金一块收入就已经很大了,而且酒税很可观,也同样远远超过了他们之前的户税分成,加上契税,地方税收和租金收入绝对足够了。”

    李邺当然知道,北宋时,盐税和酒税成为最主要两大税,远远超过的田税,北宋还发明了免役钱,不想服劳役可以交钱抵免,这实际上就是变相的人头税,李邺现在考虑是休养生息,不打算征免役钱。

    李邺沉思良久道:“朝廷还要负担各地方官员的俸禄,确实差不多了,明年开始首先把户税划归朝廷,不要立刻废除,而且先改革,二十岁到四十岁之间征户税,按每户人数征,降低一半税额,农民可以用田税抵减,一户如果有两个以上孩子,则免户税;家中有军人,免户税。

    第二,国内商税暂时免征,但进口商税依旧由市舶署征收。

    第三,田税统一降为三十税一,十年不变。

    第四,全面推行盐铁酒专卖,其中酒税和契税归地方,盐铁归朝廷。

    第五,矿税统一由朝廷征收,然后地方和朝廷各一半。

    第六,由内卫负责税务稽查,严厉打击各种逃税行为。”

    ()

    <!-- 翻页上aD开始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