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大明新命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零三章 南归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笔趣阁 最新永久域名:www.biquge001.com ,请大家牢记本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崇祯十四年的正月二十日,杨振这边,以仇震海为主事人,沈器远那边以他派来的帐下行人安五伦为主事人,一起定下了杨振纳沈器远继室之女为侧室的约书。www.kmwx.net

    对于这样的事情,杨振当然也很慷慨,拿出了从城外清虏营地里缴获来的大批长矛、腰刀、强弓、硬弩以及沈器远更加需要的粮草布匹作为聘礼。

    反正这些东西, 本就是清虏镶蓝旗兵马以及正黄旗汉军从朝人那里掳掠而来的,如今以聘礼的方式,支援给从此成了一家人的沈器远,杨振也并不心疼。

    而与此相应的是,经过了两天紧锣密鼓的谈判,仇震海也与沈器远的使者安五伦也谈妥了女方的“嫁妆”。

    沈器远麾下所谓的和宁国北方二道兵马将退出安州与宁边二城, 并将此二城让给金海镇的兵马驻扎。

    然后, 双方暂时以清川江以东的安州与宁边一线为界。

    界限以西地域, 沈器远的兵马不会进入。

    而界限以东地区,金海镇的兵马也不能出现。

    当然了,已经进驻安州小城和宁边小城的沈器远麾下兵马,自然不会自行退走。

    城池的“移交”,需要金海镇的兵马配合,双方需要像当年在江华岛那样“打”一场。

    只不过这一次,被“打”退的一方,将会是沈器远的人马而已。

    沈器远通过安五伦之口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杨振当然心领神会,满口答应了下来。

    演戏嘛,就得像一点。

    杨振虽然一向多疑,但是事到如今,他也不担心这其中会有什么陷阱之类的东西。

    事实上,在与沈器远打交道的过程中,杨振一直处在主导一方的位置上。

    除了拥有远远超过沈器远的兵马实力之外,杨振也掌握着太多沈器远的把柄,也不怕他搞什么猫腻。

    谈妥了这些事情之后,正月二十一日上午, 杨振亲赴镇江门瓮城之外, 为安五伦及其一行人马送行。

    杨、沈两边联姻的事情,虽然已经敲定,但是真正落到实处,那就是以后的事情了。

    至于杨振所许诺的大批“聘礼”,眼下自然是无法交割运送平壌的,需要等到春暖花开的季节,等到江海通航之后,走海路运送。

    毕竟从镇江堡往东,到平壌城,四五百里的路程,现在走陆路并不安全。

    相应的是,清川江沿线安州与宁边二小城的“交割”,也要等到杨振的聘礼到了以后方能进行。

    杨振这边送走了安五伦一行人之后,他离开镇江堡南归的事情,也正式提上了日程。

    崇祯十四年正月二十四日,杨振带着张臣、张国淦、李守忠、仇必勇等人,也带着征东先遣军的火枪团营主力,先行踏上了南下的归途。

    当然了, 送走沈器远的使者安五伦以后, 已成功升级为杨振“长辈”的沈器成, 同样也没有必要再继续留在镇江堡了。

    他跟林庆业两个,也正发愁暂驻跟船驻泊在石城岛附近的大批来归朝人义兵义民的安置问题。

    所以,也跟着杨振先行南归的队伍一起离开了镇江堡城。

    与此相应的是,作为征东先遣军中军副将兼掷弹兵团营主将的李禄,则被杨振留在了后队,跟杨珅等人一起,负责整个后续大队人马的南下行程。

    至于新编的忠义归明军各部人马,已在镇江堡军前的,一律暂时留镇江堡军前效力。

    比如忠义归明军都指挥使安应昌所部人马,以及忠义归明军兵马都虞侯柳林所部人马,就是如此。

    毕竟镇江堡一带还有相当多的事务需要处理,也不能杨振离开了以后,他们就一拍两散。

    至于不在镇江堡军前的,比如沈器成从平壌带来的人马百姓以及林庆业的水军船队,则要尽快开赴杨振给他指定的驻屯地——东西高丽城子一带整编整训。

    对于忠义归明军具体整编整训的事情,杨振也不想插手干预太多,只给他们点了点大体的方向。

    杨振当然是不会拿出金海镇各路兵马自己都配备不是很充分的枪炮火器来武装他们的。

    事实上,在杨振的心目当中,他麾下的兵马,算上忠义归明军在内,大体上被他分为了三大类别:

    第一类,当然是杨振自己直领的征东先遣军,目前包括有征东军的三大火器团营。

    这是杨振嫡系的嫡系,不管是军械装备,还是粮饷补给,都是排在最优先的位置。

    第二类,则是金海镇辖下东南西北中各路兵马营头,同时也包括松山团营以及刚刚新编的安东团营所属兵马。

    这里边的人马队伍,构成比较混杂,什么人都有,既有杨振安排进去的亲信人马,也有各路协守总兵原属自己的营头。

    他们在杨振的心目当中,是金海镇辖内驻屯各路的地方守卫兵马,地位仅次于杨振这个征东将军直领的征东先遣军。

    在粮饷补给的问题上,他们跟征东先遣军执行同样的标准。

    但是在军械装备上,目前他们只能拿到从征东先遣军各大团营淘汰下来的,或者征东先遣军各大团营挑选剩下的东西。

    这一点,杨振虽然没有明说过,但是不管是主持协理营务处的张得贵,还是主持旅顺北城大军械库的潘文茂,对此早已心照不宣了。

    同样,其他各路协守总兵官对此也是心知肚明,不过他们并不怎么在乎。

    因为他们自己原有的兵马部众,也就是他们自己所谓的嫡系营头,都不是纯火器营头。

    他们自己原有的兵马部众里面,什么燧发枪、飞将军、冲天炮以及重型红夷大炮的配备比例,本来就微乎其微,有的根本就是一片空白,并没有形成全面仰赖火器作战的作战习惯。

    与此相应的是,金海镇各路团营里面的火器队伍,几乎清一色都是杨振派过去,混编其中的亲信人马。

    对于他们自己团营下编配的这些火器队伍的装备问题,各路协守总兵也都放心的很,知道杨振不会亏待这些人,因此也懒得插手其中。

    那么第三类,就是忠义归明军这样的附随仆从军了。

    对于这样一类的人马队伍,杨振是不会下太多的力气装备训练他们的。

    至少在他们赢得杨振的绝对信任之前,杨振是不会下太多的力气装备训练他们的。

    如果他们在战场上一触即溃,那么给他们再好的装备,到最后也只是白白便宜了自己的敌人。

    所以,对于忠义归明军的整编要求,目前杨振主要是让他们大量编练长矛手、弓弩手和长牌手哨队,以及几个哨队的轻骑兵。

    杨振的征东军主力以及金海镇各路的地方守御兵马,之所以一直不怎么敢跟清虏大军打野战,原因有很多。

    但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因为在野外缺乏地利条件,缺乏有效防护的情况下,不管是火器编配占比较高的征东军各部,还是其他地方团营,都扛不住清虏大队骑兵的冲击。

    杨振自己也很清楚,以往每次作战,基本上都在他自己选定的地点,在提前构筑好的阵地上进行的。

    说白了,他对清虏开展的每一次作战,除了少量的奇袭作战之外,基本上都是在自己精心营造好的战场上开展的积极的防御作战。

    这样的作战方法,实际上是比较被动的,等于是等着敌人来打自己。

    要想取得战果,就只能等着敌人掉进自己预设好的陷阱之中。

    这样的局面,杨振当然不想再持续下去了。

    然而要做出改变,首先就得从自己麾下人马的兵种构成上去改变。

    现在的杨振,已经有了相对强大的水师,有了能够依托坚固工事进行防守作战的犀利火器。

    如果杨振在金海镇一直采取守势的话,应该说已经可以立于不败之地了。

    但是他不可能一直苟下去,于公于私,他都不可能一直坐拥大军而不敢正面出击。

    那么接下来,他就要认真考虑怎么把战争打到敌人那边去了。

    这就要尽快建立一支能够与杨振的征东军主力配合作战的冷兵器队伍。

    在野外作战的时候,可以让他们充当杨振麾下火枪手、掷弹兵以及炮手们的外围人马,给杨振的纯火器团营提供一道安全屏障。

    在杨振看来,这支冷兵器队伍,首先要能抵挡骑兵的冲击,其次他们要能够抵挡清虏弓箭手抛射的箭雨,再者他们要能够为火枪手和炮手的弹药装填赢得时间。

    杨振想来想去,除了尽快编练一大批长矛手、长牌手以及弓弩手之外,也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

    于是,杨振就把目光锁定在新编的忠义归明军身上,他们人马数量足够,本就多用长矛刀盾弓箭等冷兵器,承担这种任务的营头,可以说非他们莫属了。

    就在南归的途中,杨振跟沈器成、林庆业等朝人将领一路走,一路谈。

    对于杨振所说的,在严格军纪号令的前提下,大量编练可以速成的长矛手、长牌手以及弓弩手的想法,林庆业极力赞成,而沈器成则是无可无不可。

    与林庆业这样拥有丰富实战经验的人相比,沈器成更多的是一个喜欢纸上谈兵同时又有点叶公好龙意思的书生文人。

    说起兵法谋略来,自信满满,头头是道,但是一到具体的营务处置、具体的行伍编练以及军械配备上,就两眼一抹黑了。

    好在这个人对自己不懂的东西,也不强装懂,由于沈家与杨振已联姻,所以他也不担心杨振会害他。

    一发现自己搞不太明白杨振所说的那些东西,而行伍出身的林庆业又极力赞成杨振的主张,最后干脆做了甩手掌柜,径直将自己麾下忠义归明军各部整编整训的事情,都交给了林庆业负责。

    一行人一路走一路谈,行程也就快不起来。

    崇祯十四年正月二十四日夜幕降临时分,杨振一行两千余人马,才将将抵达并入驻了洋河口的孤山堡下。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