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我撞破了皇帝的女儿身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一章 名字与谥号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笔趣阁 最新永久域名:www.biquge001.com ,请大家牢记本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哀家这里,倒是有一桩事情,想要示与诸卿!”

    李云棠话音刚落,下面的臣子还未来得及开口,懿安太后就抢先一步出言,吸引了门檐下几乎所有官员的注意力。www.biquge001.com

    接着,她顿了数息,吊足了胃口后,才悠悠地开口:

    “自本朝太宗皇帝始,新帝登基后便要更改名讳,以利天下人说文用字;以往此事皆是由礼部负责,可先前‘扫清妨国奸佞’一事,引得朝堂动荡;于是哀家便在征得皇帝、懿宁太后同意后,代劳了此事。”

    说到这里,懿安太后扫了一眼身侧的太监,等到太监呈出了一份黄绢之后,她续道:

    “此封改名旨已加盖‘坤安’、‘制宝’二玺,你上前去,将旨意读示百官!”

    李云棠脸色一凛,这女人果然藏了一手后招,将懿旨弄了个一式双份!

    先前小皇帝还想偷偷销毁那封带到乾清宫的懿旨,然后在朝堂上来个死无对证。

    要是真那样做,懿安太后在朝堂上拿出这备份来打脸;天子不但仍要改名,还会在这一干臣僚面前,落得个无赖的形象!

    “......深思慎取,赐更讳彧,故兹示谕,想宜知悉。”

    待到李云棠内心盘算完这件事,那个太监也已经宣读完毕;底下的众臣听完其中内容,面上表情各不相同。

    有的疑惑,有的不忿,有的脸上没有丝毫波澜;但相同的是,未有一人发表看法。

    “怎么,朕这个新名,难道不好么?”

    出人意料的是,第一个开口的居然是小皇帝自己;她见下面半天未有丝毫回应,便唱起了独角戏:

    “或许你们之中有人要说,这名字读起来跟那位亡了国词帝半分不差,不但听起来有损天子名誉,其中寓意更是难堪。”

    底下的朝臣终于有点动静了,相互之间面面相觑、欲言又止;但他们心中的话却不难猜,无非是:皇帝明知如此,为何还要改这个名字呢?

    “可朕不这么觉得!”

    小皇帝的声音陡然抬高,将皇极门广场上有些昏沉的诸位公卿,给惊地精神一振。

    “姓名读音虽然一致,但对于人君来说,应当看其是否布施了仁德之政,而不应当纠结于一个名号;太祖与前明的朱高煦,二人同为汉王,声誉却有着云泥之别,这不就是最好的例证?

    再者,李唐时的魏征曾劝谏唐太宗:‘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朕以彧字为名,便能时时刻刻以那亡国之君为鉴,从而提醒自身不忘忧虑国事。

    以这方面来看,这名字难道不好么?”

    李云棠一面听着,一面瞟了一眼珠帘之后的懿安太后,瞧见她面色由轻松变得有些不虞,洁白的贝齿轻轻地啮着红润的下唇,心中有种说不出的畅快。

    这副说辞,就是他给予小皇帝的应对之策!

    首先,拿太祖与朱高煦举例,说明相同的名号,并不会导致相同的结局,事当在人为;

    其次,拖上了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借古之诤臣的劝谏拔高此名的立意,说明即使这个名字有负面影响,但它也会对皇帝产生正面的劝诫,两相权较,利大于弊;

    通俗点说就是:这波改名,皇帝其实是在大气层!

    还有最容易被忽视的一点是,小皇帝自己安然接受此名后,这名字看起来跟懿安太后干系便大大减弱,她本想要借此打压皇帝声誉,可现在无论名字好坏、跟那太后的关系已经被无形中消弭了大半。

    再加上先前懿安太后曾说,此名经过皇帝首肯,又从另一面印证了,皇帝对此名字的主导性。

    想起小皇帝在这么多人面前侃侃而谈、毫不露怯,李云棠心中也暗赞了一声:孺子可教!

    当然,在场的百余人中,也只有他一人敢如此腹诽天子;其余人等听了,皆是口呼“陛下圣明,社稷幸甚”云云。

    一事尘埃落定,御门前正要归于沉寂,一人却突然出列,拱手上奏:

    “陛下,臣礼部尚书张明彻有本奏!

    大行皇帝驾崩已近两月,梓宫放置在煤山神御殿中也将逾一月,应当早定谥号,并择日下葬。”

    这番奏报一出腔,瞬间把小皇帝因胜了嫡母一筹,而产生的欢快给驱散了,她念及父亲顿时感伤,进而鬼使神差地问了一句:

    “谥号,那......庙号呢?”

    此言一出,登时引得百官一阵骚动,纷纷出列发言。

    一人道:“陛下,自李唐以来,天子的谥号不但越来越长,而且都是些极尽鼓吹的美谥;如此以来,谥号便失去了评定皇帝德行和功绩的作用,沦为鼓吹和溢美之地。”

    紧接着另一人续道:“因此本朝太祖登基之后,效仿两汉,严格遵循谥号与庙号的规定,命‘创业之主方可为祖,有功之主方可为宗’,并精简谥号,勒令谥号宜为一字,至多不可超过两字。”

    而后那礼部尚书张明彻也不甘人后:“我朝已历经六帝,仅开辟基业的太祖;休养生息,北灭残清,降服漠南的太宗;复西域,收青唐,征漠北,安吐蕃的高宗有庙号;且仅高宗有二字之谥号。”

    弯弯绕绕说了一大堆,浓缩下来,这群人无非就是想说:先帝,够不上格。

    李云棠猜想着,这李氏汉朝评定庙号,大概率是以汉景帝刘启为标准;其人加强集权、轻刑慎罚、削除藩国,功绩不可谓不小,却依然没有庙号;做得不如他的,自然也就不配拥有庙号。

    如此平心而论,那已经死去的乾盛皇帝,确实不太够的上庙号的标准。

    他在位期间武功只有攻东吁一桩,而且运气不好,在他死后数日,东吁国都阿瓦城才被攻破。

    至于文治......施行了新政之后,老皇帝的文治方面在文臣眼里,用乏善可陈四个字都算褒扬的了。

    但李云棠还是理解小皇帝想给亲爹庙号的心情,毕竟这大汉朝效法两汉,只有拥有庙号,才能成为万世不祧之君,永远在太庙中享受祭祀。

    没有庙号的,等过了几代之后,就会被迁出太庙、进入先祖庙(祧庙),这个过程,就叫做迁祧。

    小皇帝本来就只想试探下,看看能不能争取个庙号,见一干朝臣皆有反对之相,无法独断专行,只好打消了这个念头,而后强掩心中的不快,宣道:

    “既如此,那你们是否拟好了谥号?”

    张明彻应声将奏章举出,并高声答道:“礼部上下的昼夜思索,终于达成一致,特此上疏,请陛下御览。”

    一旁的李云棠倒是很有眼力见,没等小皇帝支使,已经自觉地下了汉白玉石阶,取过奏章呈了回去。

    小皇帝接过了奏疏,走马观花地看了一遍,终于在文末找到了他寻觅的那一列字,其中最为刺眼的四个字便是——

    谥宪皇帝。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