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大隋说书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406.乘兴而来,意兴阑珊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笔趣阁 最新永久域名:www.biquge001.com ,请大家牢记本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其实这也就是杜如晦。www.luanhen.com

    你要换个信佛的人,或者心有虔诚之人和李老道这么聊天,一听他不管是对佛陀也好还是三清也罢,说的那些不是人的话……指不定一拳就招呼上来了。

    对神佛仙人大不敬,亏你还是个道士呢。

    但杜如晦却懂,懂道长说的意思。

    并且深以为然。

    因为确确实实是这样……城南韦杜、去天尺五。

    这话是什么意思?浅白一点说,就是韦杜两家,距离天空, 只有一尺半的距离。

    能被人如此说,可见韦杜两家的能耐。

    也确实,如果纵观历史,这两家出了不知道多少宰相。单不以朝代划分的话:韦弘敏、韦承庆、韦巨源、韦安石、韦温、韦见素、韦处厚、杜如晦、杜淹、杜佑、杜元颖、杜审权、杜正伦……这些人最后可都到了那位极人臣的位置上面。

    而韦杜两家最出名的是什么?

    其一、刚正清廉。

    其二,德学并举。

    其三,敢担大任……

    最关键的是, 这两家还是世代姻亲。

    通家之好。

    两个价值观世界观乃至门风都一样的家族,强强联合,韦杜两家盛名之下的底蕴可想而知。

    在这股家风下成长起来的孩子,读书明理对他们而言,就如同吃饭饮水一般。平日里观察也好,效仿也罢,面对那些德行兼备的长辈,他们会快速完成人生中的积累,进而生出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看法。

    而对于杜如晦来讲,这个从小便愿以律法而正天下的书生,在看了无数县志、走了许多人家,秉持着读万卷书亦要行万里路的個人信条,从一片祥和的文帝大治,到现如今……才几年的光景,就已经天下大乱的社稷飘摇……他自然有着自己的一套看法。

    只是……有了看法, 但真正要想明白, 还需要时间。

    可此时此刻,李臻的话却让他心中有了一种……很玄妙的明悟。

    一时间想不透, 但又觉得……有了方向。

    思前想后的,一时间竟然失神了。

    而捧哏的不说话,这撂到地上的话头李老道也不打算捡。

    只是远远的看着那悬空的僧人再讲着那些大道理。

    可听来听去,发现对方也只是张口佛陀说,闭口佛陀言。

    虽是虔诚玄妙,可终究少了一份人气。

    眼神里闪过了一抹失望,同时微微摇头,叹息了一声:

    “唉。”

    倒不是说他瞧不上玄奘。

    而是……怎么说呢。

    就说李臻他自己吧。

    作为一个说书先生,《隋唐》肯定是所有说书先生绕不开,也必须要会的一个故事。

    但他说的不好。

    这个不好不是说李臻不会,或者是说时候嘴里拌蒜,不通顺。

    并不是。

    而是……他少了一份代入感。

    他的《隋唐》,是跟师父学的。

    而师父的《隋唐》,是跟师爷学的。

    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几乎没什么改动。

    讲来讲去,无非就是秦琼锏打三洲六府,李元霸双手撕人……外行或许觉得好听,可对李臻而言,他就是在背课文。

    前人一代一代完成的《隋唐演义》,几乎把所有能拓展的方向和故事都给说完了。以至于现如今的后人们就算想多加点东西……内行的老先生们也不会认可。

    至于观众里的外行也会觉得不如电视剧来的好看。

    所以,在自己挑生意后,李臻基本就不说《隋唐》了。

    因为觉得没意思。

    自己嘴里说的,和小时候趴收音机前听的故事一模一样。

    几百块一张票,人家听你来这复读机了?

    这也是为什么他能把评书这个行当重新带火的原因。

    李臻不想当复读机,所以他就要逼着自己搞出来新东西。

    评书版的《天龙八部》也好,“遗作”《四大名捕》也罢。这些现代文学,对于新一代的观众和老一代的观众而言,都是一块未开发的处女地。

    他抓住了商机,也肯卖力气,加上祖师爷赏饭,所以成功了。

    就算是死,他也不遗憾。

    因为他替评书门里的师兄弟徒子徒孙们重新找到了一个新菜,让大家能继续吃这碗饭,而不是混吃等死。

    但是。

    如果说曾经的“隋唐”只是一个照本宣科的故事……那么眼下的隋朝就是一场梦,李老道某一天大梦初醒后,那么无关真实虚假,他觉得自己再说起《隋唐》时,一定会有一个不一样的版本。而这个版本,一定会被世人所铭记。

    铭记的,是那个名为“李臻”的道士或许不算波澜壮阔,但至少问心无愧的人生。

    而也正是因为他“见证”了李臻这个道士的所作所为,也见到了秦琼、杜如晦、杨广、宇文化及……甚至没在《隋唐》里出现过的李侍郎、玄素宁、飞马城这些人……

    这些人,就是一条被他走过的路。

    当来到了路途终点,和观众说书时,同样是在总结以天下苍生中,一个打且末出来的小道士的视角,在千篇一律的三洲六府铜锤破天的剧情下,给大伙讲一个很新鲜又很真实的故事。

    因为经历过。

    因为见证过。

    所以,坐在桌前的先生,说的生动,说的真实。无论书里什么内容。失忆、悔恨、喜悦、愤怒……种种情绪,作为说书先生,他都可以完完整整的带给坐在现场乃至收音机或者耳机前的诸位们。

    这,是名为李臻的道人走过的路。

    无真有假,无多有少。

    风风雨雨,刀光剑影。

    荒唐一生,谈笑一场。

    喜欢听就追,不喜欢听您改挑别的节目。

    怎么都行。

    说书先生讲述的只是一个道人在这隋末乱世的一生。

    他亲眼见证过的一生。

    如此,便可以了。

    可眼前的玄奘呢?

    李臻觉得他差就差在了这。

    他讲的,是佛陀讲的。

    不是自己讲的。

    他的道理,是佛陀的道理。

    不是自己的道理。

    虽然明知道自己在吹毛求疵……岁数不大便已经佛法高深的御弟哥哥能做到河水生香,为苍生祈福,已经很棒了。

    可是……

    那毕竟是唐三藏呀。

    毕竟……是“师父”呀。

    哪怕明知道他还在成长,可李臻还是有种期待没得到满足的失落感。

    叹息之后,乘兴而来的他意兴阑珊。

    恰巧这会儿……一阵微风吹来。

    那群白日烧荒闲出屁的有钱人面前聚成火堆的香料,被这风搅合的是乌烟瘴气的。

    李老道扭头看着若有所思的杜如晦,想了想,来了句:

    “老杜啊。”

    “……”

    虽然被叫做“老杜”,可听着这称呼从道长嘴里出来,怎么都比那声“克明”舒坦的杜如晦点点头:

    “道长。”

    “咱们走吧?”

    “……走?”

    杜如晦一愣。

    这来了还不到盏茶的时间。

    说白了,刚到,就要走?

    李臻却应了一声:

    “走呗,待着也没意思了。”

    “……不听了?”

    “不听了。听来听去,我不如找几本佛经看呢……呸!福生无量天尊,罪过罪过,弟子知错了。”

    胡乱的摆摆手,示意被他砍了脑袋的三清别怪罪他动了邪念,道人摇头晃脑:

    “走了。去买些吃食,晚上咱俩好好喝一杯。”

    “……”

    下意识的看了那和尚一眼,又看了看道长。

    杜如晦点点头:

    “也好,我也觉得这位玄奘法师的经里有种求不得的解脱。不听,便不听罢。话说道长……”

    俩人直接沿着岸边的土坡就往集市的方向走。

    一边走,杜如晦还一边来了句:

    “上次在弘农,道长记不记得说过一种鸡子。好像叫什么……叫花鸡?那东西听着倒稀罕……”

    “那个啊……那个容易翻车啊!”

    “……翻车?”

    “就是……做不好……火候温度什么的要求很讲究的。咱们吃白斩**,怎么样?”

    “白斩鸡又是个什么鸡?”

    “嫩嫩的鸡。”

    “……多嫩?雏鸡?”

    “老杜啊……”

    “啊?”

    “你这样犯法的。”

    “???”

    闲聊之中,道人和书生一步一步的离开了河边。

    而悬天而坐的僧人不知何时,也重新闭合了眼睛。

    经文声依旧平和。

    只是……不知是否是错觉。

    他的语气,稍微比平常快了一些。

    但察觉之人甚少。

    因为此时绝大部分聆听经文的善男女,此刻都是双手合十闭目祈祷。

    听不懂没关系。

    只需要知道大师在替自己死去的亲人超度,便可以了。

    他们的心愿……就这么简单。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