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大明:开局被活埋,洪武求我称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十三章:朱安对沿海地区的看法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笔趣阁 最新永久域名:www.biquge001.com ,请大家牢记本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转眼间,便是三天的时间过去了。www.kmwx.net

    这三天的时间里,朱元璋几乎一直和数位大臣,在御书房里研究章程。

    这是涉及到大明根基的问题,容不得半点疏忽。

    御书房里,添了九个座位。

    不仅是六部尚书中的五人,还有四位殿阁大学士,也一同帮忙处理。

    殿阁大学士,是在废除宰相制度后,朱元璋一人批阅奏章,处理奏疏,实在是身心疲惫后,于洪武十五年才成立帮忙分担政务的。

    在朱元璋手里,这些大学士当然是没有任何权力可言,直到朱棣开内阁于文渊阁,延揽大学士入内阁,才正式有‘内阁’之名。

    明世宗嘉靖以后,内阁权力急速发展,首辅大学士的职权如同以往的丞相,譬如后世的张居正,便是如此。

    大臣们就这般在御书房里,奋笔疾书,写出自己的想法,建议,处理细节,各方如何联动。

    而朱元璋也没停着,偶尔走动一番到处看看,偶尔便拿着大孙的笔记研究。

    饭食就是光禄寺送来解决,在御书房的旁边,另设了几个小床,困了就去睡会。

    活脱脱就是再来一次的科举考试,在朱元璋的目光下,几位大臣逐渐由开始的兴奋,变得心中叫苦不已。

    三天的时间过去,一个个如同熊猫般的黑眼圈,有些年迈的大臣,甚至起身都有些头昏目眩。

    只是在陛下这里,谁要是偷懒。

    呵呵,那就准备回去办丧事吧。

    在座的五位六部尚书,最多的也不过连任三年。

    至于前面的,要么就是被贬了,要么就是人头不保了。

    真当朝堂上杀得血流滚滚开玩笑呢。

    以朱元璋的习惯,首先就是干领头的,六部尚书是死得最快的那一批。

    这三天的时间,对于在御书房的几位大臣来说,相当于人间炼狱。

    但是对于其他朝堂上的大臣,那就是等同于难得一次的休沐了。

    这三天,可能是朱元璋建国二十五年来,第一次连着三天没有上早朝。

    大臣们都是早上去集个合,然后就在太监的宣布下,就散朝了,可别提多轻松了。

    这难得一次的假期啊,许多大臣甚至已经开始有时间在南京城里逛逛了。

    一些外地调任到京师来的大臣,从来京师第一天上朝开始,就从未好好的看过这京师。

    就算是三天的假期,朱元璋也喜欢喊着群臣们开个宴会什么的。

    这其实也是为什么朱元璋手里的权力最高。

    群臣们几乎每天都是面对着朱元璋,一点其他的时间都没有,想有点别的心思都难。

    不仅在朝堂上每天跟朱元璋一同处理政务,回家后还要受到锦衣卫的监视。

    嘿嘿。

    京师的官,最为清廉了。

    不清廉的,基本坟头草都三尺高了。

    “蒋瓛,你去跟大孙对接一下,沿海那边的事情,给咱都处理好了。”

    “那些个没良心的,真不是人,连自家人都祸害,有一个算一个,给咱全都处理干净了。”

    朱元璋似乎回过神来,此时正好过了三天,就像是生物钟一般,脑海里冒出了大孙的身影。

    三天一趟的大孙之行,似乎都成了朱元璋的一种本能。

    不过现在看来是走不开了,但是大孙说沿海的事,却是让朱元璋想了起来,便对着蒋瓛吩咐道。

    “臣遵旨。”

    蒋瓛领命后,立即出宫去找朱公子。

    这个时候的朱安,如同心有灵犀一般,正在自己的书房里,仔细查看沿海各势力的情报资料。

    “东家,蒋侍卫来了。”老管家禀告道。

    老管家姓张,名振中。五十余岁却有七十余岁的样貌,不过现在精气神状态还不错。

    年轻的时候是个秀才,家乡造了灾,便成了难民。

    朱安给了口饭吃,张老感恩戴德,毛遂自荐的成了朱安这边的管家。

    对于这等懂知识的人才,朱安自然是欢迎的,而且张振中此人,对于八股没什么天赋,但是术算方面,却是极为精通。

    自三年前朱安守孝的时候,便独自来这京师买了这五进的院子,等候朱安孝期结束到来,相当于提前布局了。

    因无儿无女,张振中心中是将朱安看作自己的东家,也是孙子。算得上朱安的心腹。

    洪武三年,朱元璋诏定科举法,便是以八股文的形式,不过朱元璋目前的这种应试形式还不算太严重。

    到了成化年间后才逐渐形成比较严格固定的八股文格式。

    不过即便现在没那般严厉,很多有其他方面天赋的秀才们,也是被扼杀在了摇篮中。

    朱安听到蒋瓛的消息,便直接走出去迎接。

    “蒋大人。”朱安抱拳笑着道。

    “可当不得朱公子如此称呼,在下只是爷的家将,朱公子是爷的大孙,也是在下的小爷。”

    “在下姓蒋,名忠明,朱公子叫我忠明便好。”蒋瓛心中灵机一动,顿时就给自己起了一个蒋忠明的名字。

    蒋瓛这个名字肯定是不能说的,在整个京师,谁不知道锦衣卫都指挥使蒋瓛的大名,那真就是不想活了。

    陛下如今不想公开身份,蒋瓛自然不能透露出自己的真实姓名。

    “忠明,好名字,蒋大哥这番过来,是老爷子有什么交代嘛。”

    面对蒋瓛的恭敬,朱安并没有太过高傲,依旧称呼蒋大哥,而后直接问道。

    这一声‘蒋大哥’,简直让蒋瓛乐开了花,也不纠缠称呼的问道,而是直接说道:

    “老爷子如今和陛下,还有诸位大臣们,正在商讨关于高产作物的事情。”

    “陛下得知沿海地区的情况后,便将此事全权交给了老爷子。”

    “在下这番过来,便是得了老爷子的嘱咐,让我跟朱公子多多了解一下沿海那边的情况。”

    “好将这个差事办得干净利索。”

    听到蒋瓛这话,朱安眼睛一亮,没想到陛下办事这般迅速,他还琢磨着沿海的事情,会不会拖到明年去呢。

    “张老,烦劳去将沿海势力的那些情报拿来给蒋大哥。”朱安对着张老说道。

    张老动作利索,很快就将情报了拿了过来。

    蒋瓛接过仔细的看了起来。

    片刻,脸上一股怒意闪过,喝道:“好胆,这些人不但不感恩陛下阻其倭寇侵犯,还乔装成倭寇强取豪夺,简直是目无法纪,该杀!”

    朱安闻言面色上倒是没有太大的波动。

    现在那些个走私商贩,海盗。

    在早期的时候,绝大多数都是沿海百姓。

    只不过当初定下‘海禁’政策的朱元璋,却是没有考虑到这些沿海百姓的生计。

    这些被断了谋生出路的百姓,为了生存,在只懂得出海这么一门技术的情况下,他们只能是铤而走险不得已当了海盗。

    这些入海为盗的沿海百姓,为了更好的在海上生存,也就出现了与倭寇合流,里应外合,共同袭击沿海地区的现象。

    海禁斩断了海外诸国的贸易往来,这些曾经的老百姓们,在尝到贸易的甜头后,便是一发不可收拾。

    走私生意的庞大利润,让他们迅速的膨胀起来,形成一股股宗族势力,盘踞沿海,现在俨然是一方霸主。

    朱元璋为沿海卫所戍兵,筑福建沿海十六城城,以防倭寇。

    而蒋瓛刚刚看到的情报里,这本应该保护大明百姓的十六城,已经有大部分都和倭寇有了暗中的勾结。

    对于朱安的情报,蒋瓛自然是没有丝毫怀疑,因此这才怒声喝道。

    “不知道老爷子是准备如何对待这些走私商贩。”朱安询问道。

    “自然是禀告陛下,派遣锦衣卫直接处理。”蒋瓛毫不犹豫的说道。

    听到这话,朱安皱眉问道:“锦衣卫能有多少人过去。”

    “这等事情,不过三五十人足以,难不成他们还敢造反不成。”蒋瓛自然的说道。

    “万万不可,这等人都成了海盗,还有什么不敢做,区区三五十人,恐怕那是有去无回。”朱安连忙说道。

    听到这话,蒋瓛的眼中闪过一丝回忆。

    好像当初派到西域去的锦衣卫,也是直接被朱公子的人给绑了。

    只是蒋瓛认为,在沿海地区还有多数卫所存在,只需陛下一道旨意,应当无人胆敢反抗。

    “朱公子的意思是。”蒋瓛试探着问道。

    “应当请老爷子禀明陛下,如此匪患,当以大军剿灭之!”朱安沉声说道,语气之中,带着一丝淡淡的煞气。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