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视频剪辑:开局盘点十大帝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四十四章 身虽死,却依然是西楚霸王!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笔趣阁 最新永久域名:www.biquge001.com ,请大家牢记本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项羽为何能如此之猛?为何能在巨鹿之战和彭城之战中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这是因为项羽本身武力值就比较高再加上拥有良马乌骓马,英雄配宝马,自然是战斗力大涨,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说的就是这点。www.biquge001.com

    同时,项羽手下五虎将:龙且、季布、钟离眛、英布、虞子期,他们个个都是以一挡十的战将,从侧面成就了项羽。

    还有就是骑兵,骑兵在其中起到很大的作用,在汉朝以前,中原很少有骑兵,而骑兵的机动性和冲击力,对步兵来说具有巨大的优势。

    从项羽的作战史中,我们可以看到,每次大战都是项羽带着骑兵一马当先,冲进敌阵,再加上骑兵训练有素,战斗力又比较强,因此敌人的阵形很容易就被冲乱了,这也是项羽敢以极少军队迎战数量数倍于自己的敌人的原因。

    后来刘邦也是看到了骑兵的威慑力,所以专门让灌婴训练骑兵,而在建立汉朝后,也是极为重视骑兵的建设。

    项羽此人,勇猛异常。

    可以说项羽一生,除了垓下之战,几乎没有败绩。

    为什么这么说?

    垓下之战是汉高帝五年十二月楚汉两军在垓下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

    汉高帝四年八月,梁地的彭越对楚兵发起骚扰,断其粮道,这时候钟离昧正被汉军围困,项羽率领军队狙击了彭越后返回援助。

    这时,齐王韩信开始率领军队对楚军发起攻击,项羽开始感到害怕。

    于是,双方进行了华夏历史上著名的“鸿沟和议”,以战国时魏国所修建的运河鸿沟为界,划分天下。

    九月,西楚霸王项羽率十万楚军绕南路、向固陵方向的迂回线路向楚地撤军,刘邦也欲西返。

    但是,正当刘邦打算率军西返之时,张良、陈平却建议撕毁鸿沟和议,趁楚军疲师东返之机自其背后发动偷袭。

    张、陈二人认为“汉有天下太半,而诸侯皆附之,楚兵罢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建议“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

    刘邦于是采纳二人建议,遂背约,向楚军突然发起战略追击作战。

    大军追至夏南时,刘邦约集韩信、彭越南下,共同合围楚军。

    由于韩信及彭越未如约出兵合击楚军,结果刘邦在固陵被项羽打败。

    刘邦率军退入陈下,并筑起堡垒坚守不出,而楚军又一次合围了刘邦。

    “项羽和刘邦不是签订了鸿沟条约吗,为什么刘邦会毁约呢?”

    “堂堂刘王,却要用这种小手段,难道不怕被后世子孙耻笑吗?”

    扶苏看到这里,想不明白。

    扶苏信奉儒家。

    刘邦这等毁约的行为,不正是违反道德的行为吗?

    儒家的仁义礼智信。

    特别是信。

    待人处事的诚实不欺,言行一致的态度。

    信为儒家的“五常“之一。

    孔子将“信“作为“仁“的重要体现,是贤者必备的品德,凡在言论和行为上做到真实无妄,便能取得他人的信任,当权者讲信用,百姓也会以真情相待而不欺上。

    而刘邦就是汉军的当权者。

    当权者都不讲信用,撕毁条约,那么其他人真的也会讲信用吗?

    “苏儿,你还是太年轻了啊。”

    听到扶苏的话,始皇帝嬴政摇了摇头。

    “战场千变万化,每一个变化就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项羽如此凶猛,刘邦是最明白的。”

    “他无时无刻不想着杀死项羽。”

    “如果有一个能灭掉项军的机会摆在他面前,就算违背信用,又能怎么样呢?”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如果刘邦是在意自己名声的人,也就不会将自己的子嗣给推下车了。”

    “孔子说的对,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但是,这都是理想状态下的东西,现实中,有几个人与人交往能做到忠诚老实呢?”

    “连普通人都做不到,你还能指望刘邦去诚实守信吗?”

    “只要能赢,刘邦就会不择一切手段。”

    “苏儿啊,朕早就说了,想要称帝,就不能有优柔寡断犹豫不决的性格,必须抓住随时可能出现的机会。”

    “只有这样,才能成功。”

    相比于稚嫩的扶苏,嬴政则是看明白的多。

    管他刘邦用了什么手段,管世人看不看得起。

    事实结果就是项羽输了,刘邦赢了。

    就这么简单。

    盘点视频在继续:

    胜利是暂时的。

    后来,刘邦和诸侯军共同进攻楚军,与项羽在垓下决战。

    汉军由韩信统领,共计三十万,分为五个部分,孔将军为左翼,费将军为右翼,刘邦坐镇后方,周勃、柴武等预备军在刘邦军后待命。

    楚军由项羽统领,共计约有十万。

    韩信先率前中军与项羽交锋,不利,向后退却。

    孔将军、费将军从左右两边纵兵攻上去,楚军不利,韩信乘势再次攻上去,大败楚军于垓下。

    汉军夜间高唱楚歌,楚军自项羽以下莫不以为汉已尽得楚地,于是楚军士气崩溃。

    项羽眼见大势已去,便乘夜率领八百精锐骑兵突围南逃,天明以后,汉军得知项羽突围,于是派遣五千骑兵追击。

    项羽渡过淮水后,仅剩百余骑相随,行至阴陵,为田父欺骗,被汉军追及,项羽突至东城,手下仅剩二十八骑。

    项羽指挥这二十八骑,来回冲阵,再次杀开一条血路,向南疾走,至乌江边,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乃令从骑皆下马,以短兵器与汉兵搏杀,项羽一人力战被十余创,最后自刎而死,年三十一岁。

    项羽的遗体也被吕马童、王翳、杨喜、杨武、吕胜五人瓜分。

    项羽死后,汉军全歼八万楚军,楚地皆降汉,唯独项羽原封地的鲁国不肯投降,后刘邦将项羽首级展示给鲁国,鲁这才降。

    至此,历时四年之久的楚汉战争终以刘邦的胜利而告终。

    垓下之战,是楚汉相争中决定性的战役,它既是楚汉相争的终结点,又是汉王朝繁荣强盛的起点,更是华夏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转折点,它结束了秦末混战的局面,统一了华夏,奠定了汉王朝四百年基业。

    综合来看,项羽的败是必然的。

    最后一战中,韩信几十万汉军把项羽几万人围在垓下,水泄不通。

    这无比悬殊的战役,根本赢不了。

    项羽是人,而不是神。

    哪怕身陷重围,项羽也勇不可挡。

    身陷垓下时,项羽率领身边的二十八个骑兵突围,不料被数千名汉军围住,项羽自己知道走不了了,他停了下来,对着部下说道: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馀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项羽冲杀汉军大阵,瞬间秒杀一位汉将,一个被刘邦封为“赤泉侯”的汉将不服,想追杀项羽,结果项羽转身瞪了他一眼,那一瞬间,赤泉候如同被一只猛虎盯上了一般。

    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吓跑了赤泉侯,项羽杀入战场,又斩汉军一都尉,还杀了数十百人。

    在这种绝境下,项羽依然能杀如此之多的敌人,可见他之凶猛。

    可奈何双方实力差距实在太大,项羽一人之力也无法回天。

    这时项羽的部下劝项羽东渡乌江,以图东山再起。

    但项羽觉得自己当初率八千江东子弟征战天下,如今仅剩他自己一人,无颜面对家乡父老,故而项羽不肯过江,一心赴死。

    项羽的性格成就了他,也害了他。

    最终自刎乌江,一代天骄就此谢幕。

    “哎,项羽可惜了。”

    “项羽此人,有王命,无皇命也。”

    “垓下之战,无论换做是谁,都不可能赢,哪怕是朕,也绝无翻盘的可能。”

    李世民看着盘点视频,摇了摇头。

    这种绝境下,李世民深知,他做得绝不可能比项羽更好。

    项羽的对手是谁呢?

    萧何、张良、韩信、英布、彭越、陈平。

    这几乎集合了汉初所有的名将,弄出了五路精锐大军,层层堵截围困项羽。

    而项羽作出什么回应?

    项羽率领精兵两万,与不败兵仙韩信率领的几十万汉军对峙。

    换做是他人,谁能有这个勇气?

    逃回乌江时,更是率领几十骑,迎战灌婴的五千兵马,杀敌百余人,却只伤亡几人。

    谁能有这等恐怖的战绩?

    在乌江岸边,又击杀数百人。

    面对遍体鳞伤的项羽,围住他的汉军依旧不敢上前,这一年他三十一岁。

    要知道,项羽这一辈子就输了这一次。

    “输了这一次,也就是输了一辈子。”

    “刘邦毕竟还是刘邦,项羽的性格的确害了他。”

    “成王败寇,没什么好说的。”

    斯人已逝,霸王悲歌。

    史纪中这样记载: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馀创。

    也许史记有夸张的成分,但在华夏古代所有的正史记载中,项羽的这份战绩是无人能比的。

    羽之神勇,千古无二。

    说项羽是华夏史上最猛的大将,也不为过。

    后来,刘邦击败项羽,开创大汉四百年盛世,创造了历史。

    不以成败论英雄,项羽虽然自刎乌江,但他仍是华夏历史上毫无争议的战神,也代表着华夏古代武将的极限。

    谈到刘邦,人们会想起曹操、刘备之类的人物。

    谈到项羽,人们会想起三国演义中武艺无双、桀骜不驯的吕布。

    刘邦的故事,是凡人的故事,是一步一步走向巅峰的励志史诗。

    项羽的故事,是江山美人的故事,是战神临凡、英雄悲歌的一部传奇。

    项羽身虽死,却依然是西楚霸王。

    看完项羽的盘点视频,无数人为之惋惜。

    如果项羽脑子再灵光一点,或许天下就是他的了吧?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一切都不会重来。

    此刻,朱元璋也是为之惋惜。

    朱元璋放下手中的茶杯,道:“比起刘邦,咱更喜欢项羽一些。”

    “刘邦就是个小人,为了活命,能把自己的子女三次推下车。”

    “刘邦背信忘义,撕毁停战条约也就算了,可将自己的家人置于水深火热之中,这一点,咱是非常反感的。”

    朱元璋草根出身,一路靠自己的双手打得了天下。

    所以,他更偏向于能打得天下的武皇帝。

    但喜欢用手段夺得天下的皇帝,他是不太欣赏的。

    比如刘邦这种。

    又比如赵匡胤趁柴荣死后,欺负孤儿寡女。

    再是家庭方面。

    刘邦为了自己的安危,置自己的子女、妻子安危于不顾。

    哪怕项羽不会杀他们。

    但是将自己的子女三次推下马车,这叫什么事?

    朱元璋自己对家庭有多在意?

    朱元璋的孝道观可以一言以蔽之曰,那就是治乱世用重典,治盛世重孝行。

    并且必须从他自己做起,以身作则。

    用朱元璋的话来说则是:“非身先之,何以率下?”

    朱元璋曾经啮指滴血,寻找母亲指骨。

    登基以前自称“孝子皇帝臣元璋。”

    称帝以后于洪武三年九月诣太庙时,则自称“孝子皇帝。”

    朱元璋还命人在乾清宫左边建奉先殿,供奉四代神位衣冠,每天焚香,初一、十五及节日、生日、忌日等都前往祭祀。

    在太庙祭祖,次次悲咽,痛哭流啼。

    常常说在梦中与父母亲相见。

    命人绘《行孝图》以教育其子孙。

    教育子女要永远不忘父母养育之恩,时刻牢记“奉先思孝”。

    命儒臣辑《孝慈录》颁行天下等。

    种种行为,都可以看出朱元璋是一个极其注重家庭的皇帝。

    所以刘邦的这种行为,他是不能接受的。

    哪怕刘邦夺得了天下。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