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朕又突破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九十三章 无敌之势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笔趣阁 最新永久域名:www.biquge001.com ,请大家牢记本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风玉坐在虞妫身后的车架上,远眺咸阳宫北门。www.biquge001.com

    随着秦军的呼声,一个身穿黑色王袍,轩昂伟岸的身影,在众多秦军将领簇拥下,从宫内走出。

    那身影面容俊朗,目光狭长,说不出的威严慑人。

    风玉和风纪在数十米开外,对其隔空眺望,仍感觉到那身影牵动天地之力,一举一动间自然散发的强大气势,令人不敢直视。

    风玉立即便收回了目光,和身畔的风纪,不约而同的露出骇然神色。

    那个走出来的人,无疑就是大秦之主。

    而就在赵淮中从秦宫内走出来,从容登车的同时,数万秦军的呼喝声猝然停止。

    诺大的咸阳,刹那间落针可闻,让补天教众人感觉匪夷所思。

    需要什么样的服从性,才能将令行禁止贯彻到这种程度?!

    不需要任何命令,数万人起落如一。

    下一刻,无数秦军队列整齐,随着赵淮中的车架启行,鱼贯汇入随行护卫的行列,往咸阳北门行去。

    虞妫和补天教的人,也随在赵淮中的车架后前行。

    队伍从咸阳北门出城,一路往西北方向,迤逦而行。

    城外,还有两支秦军万人队,披甲执锐,骑乘战马随大秦之主同行。

    这两万秦军,才是真正的军容显赫。

    两万骑兵形成的气势,如同尸山血海,锋锐无俦,又如山海在前,厚重至极,压得人透不过气来。

    车架内,风纪远远眺望绵延前行的秦军阵列,低声对风玉道:“秦军军威,一至于斯!”

    风玉缓缓点头,今日所见,让她亦是大感意外。

    “这支秦军是什么来历?”

    风玉询问骑乘在一匹赤红马匹背上,跟在车架旁的虞妫。

    “这是由秦军老卒,抽调组成的大秦禁军,共八万人。

    虽是禁军,却非护卫咸阳所用。大王说这样的秦军留在咸阳,是浪费军力。故而每有战事发生,这支秦军必冲杀在阵列的最前方,打最难打的仗,悍不畏死。”

    虞妫清冷淡漠的眸子,闪烁着异样的神采,缓缓道:

    “大秦灭韩,这支秦军便是利刃,直取韩地国度新郑。

    五万固守新郑的韩军,在这支秦军面前,不堪一击。

    大秦攻魏,攻赵,突袭犬戎,皆是这支秦军身先士卒。以百战而养无敌之势,是秦王对这支秦军的要求。

    月前,秦西线妖族来袭,这支秦军中有六万人在西线与妖族争锋,余下两万人当时在攻赵。

    妖患加剧,六万大秦禁军的老卒,有七成都死在西线。

    今日秦王亲自出城,便是去祭奠为大秦而战的秦军之魂。”

    虞妫轻吁了一口气:“此前我回教内,风副教宗让我评价秦军,我当时说秦军乃百战雄兵,风副宗现在见到的就是这支百战之兵。”

    秦军出城后,突然增速。

    数万骑兵呼啸,沿官道,如利剑般往西北方向前进。

    行进数十里,数万人队形不散,且没有任何人交谈说话。

    只有兵甲因为行进动作,甲叶相互碰撞传出来的铿锵声,不断作响,肃杀至极。

    全是骑兵,行进数十里也不过半个时辰。

    前方,遥遥出现了一座山峦。

    山巅矗立着一座新起的石碑,石质如雪,在上午的阳光下熠熠生辉。

    风玉修为高深,远远的便看见那石碑上写着一个巨大的‘秦’字。

    只一个篆体大字,却是字体苍劲,有如龙盘虎踞。

    篆体大字下方,又写着‘百万军魂,永镇山河!’八个古字。

    更下方的署名处,写着大秦君主赵淮中,字政,下方还盖着秦王大印的纹饰。

    风玉见到那山巅碑文的内容,心底竟也莫名的涌起一股沉重感。

    咸阳西北方向,七十里左右,有一小县,名醴泉(即今礼泉县)

    而县城东北十五里有一武将山。

    后世,这里是唐肃宗李亨的陵墓,建陵。

    唐朝在这一区域大修帝陵,视为风水宝地。李亨是唐玄宗的第三个儿子,唐代的第八位皇帝。建陵海拔高达千米,东揖昭陵,西望乾陵。

    秦军西线一战,损失数万老卒。

    赵淮中亲临现场督战,眼见兵将奋勇,舍生忘死。

    他随即下令在咸阳附近择地设碑,占了后世大唐的风水之地,将咸阳西北七十里的武将山,改成了秦军祭祀之地。

    八月七日,是邹衍亲自批注,适合祭奠的日子。

    故赵淮中亲出咸阳,率秦军将领士卒,前来祭祀以往为大秦战死的无数将士。

    山脚下,赵淮中从车辇上下来,在众多秦军名将,杨瑞和,内史腾,蒙武,蒙恬,王贲等人的簇拥下,缓步登上武将山。

    那山巅上方,修筑平台,四角矗立铜兽以镇压邪妄。

    跟随赵淮中登山的将领,皆在他身后驻足。

    由赵淮中独自上前,亲自给高达九丈,宽七尺九寸,如同一柄长戈般竖立的秦军石碑,进行祭祀。

    当赵淮中在碑文前缓缓躬身,对石碑执礼。

    天空中瞬时风云变化,电闪雷鸣,大地震颤,仿佛天地同悲。

    高空中,玄鸟发出声声哀鸣。

    片刻间便有雨滴洒落。

    天地似乎也因为赵淮中的一拜,而异象乍现,为其悲鸣落雨。

    在这个时代,一国之君本该只拜天地,拜先祖。

    国君亲自拜祭将士亡魂的情况,少之又少!

    故而见到赵淮中执礼祭拜军碑,他身后,秦军将领无不动容,齐声呼喝:“大王!”

    轰隆!

    天上雷电交错,大雨如注。

    山下,数万秦军自发跪伏,和赵淮中一起,祭奠为大秦而战的无数秦军亡魂。

    山巅,赵淮中身后,秦军将领悉数跪伏。

    有将领眼含热泪,心绪激荡。

    赵淮中亲自来拜祭秦军,能受国君一礼,让众多将士生出虽死无憾的感慨。

    武将山下。

    风纪对风玉道:“之前你和虞妫一力促成我补天教投秦之举,我心中始终有疑虑,今日得见秦军军容,观秦主其人。

    吾此时反而有些后悔,我等未能更早投秦。”

    风玉温言道:“此时尚不算晚。

    这么说,你同意将教内封存的那件东西,献给秦主?”

    风纪又看了一眼山上。

    大秦之主正从山上往下走,祭祀过程并不复杂,赵淮中甚至没开口说一句话,但就是这种沉默形成的厚重,更为撼动人心。

    他从山上下来,龙行虎步,气势逼人的登上了帝辇。

    队伍随即启行返回咸阳。

    风纪收回目光:“我同意将东西献给秦,我补天教自此刻起,全力辅助大秦建立功业,不存异心。”

    风玉颔首:“善!”

    当日下午,咸阳。

    虞妫入秦以后,多次立下功勋,论功行赏,在咸阳的居所是一栋四进院落的大宅子。

    她居住的区域,还住着许多秦军的良臣名将,三公九卿大部分都住在附近。

    这时虞妫正快步走进居所的正殿,对武将山回来后等在这里的风玉和风纪道:“大王特允我补天教众,即刻入宫觐见。”

    风玉和风纪立时起身,整理衣装,对于即将见到那位大秦雄主,莫名的生出几分紧张的情绪。

    半个时辰后,风纪和风玉跟随虞妫,在内侍的引领下,进入咸阳宫。

    几人靠近咸阳宫正殿时,便听殿内传出说话的声音:

    “大王,韩廷尉和李斯两人,联袂建议在我大秦增设选拔制,从天下各地选拔有才能之人,以考核的形式,取其中优秀者入我大秦为官。

    大王以为如何?”吕不韦的声音。

    赵淮中正在和众臣商议,改革秦人为官的制度,制定统一规范。

    固有历史上,华夏的科举制,是从隋唐开始的。

    之前则一直是推举和世袭制,缺乏统一标准。

    韩非,李斯的提议,其实是赵淮中在背后授意。

    再加上吕不韦,君臣四人,联手合作,准备对大秦固有体制进行改革。

    要知道,科举制的实施,会触犯到固有的权贵阶层,并非易事。

    尤其是享受世袭制带来的好处的秦人宗室,群起反对。

    科举选拔,意味着为官体系的彻底变动,对固有利益被侵犯的人来说,相当于在抢他们的饭碗,撼动他们的根基,所以阻力非常大。

    即便赵淮中身为国主,仍要和吕不韦,韩非,李斯相互配合,一步步推进实施这种改革。

    而不是想象中的国君只要开口,事情就能立即落实。

    这段时间,相关制度的改革,已经探讨了数日。

    宗室权贵集体反对,非常激烈,这次连庄襄王都不支持自家儿子。

    吕不韦和韩非等赵淮中系的干将,硬着头皮,顶住压力和群臣日日在朝会上激烈争辩。

    科举制的推出,有利于选拔人才,招揽五国之人入秦,推动秦之发展。

    科举制也是未来的趋势。

    从根本上来说,有利于平衡社会各阶层的矛盾。

    但若是推动不当,诱发固有阶层的反扑,则是祸非福,所以才需要小心翼翼。

    大秦内部,韩非得赵淮中授意,最初提出建议时是想两年一次科考,已经是考虑到当下的社会形式,没有直接一步到位,提议一年一次科考。

    但宗室阶层全面炸裂,极力反对。

    双方博弈下,当前的决定是四年一次科考,降低选拔量。

    赵淮中很不满意事情的推动进度,但他也难免要受到社会既定结构的限制,遂点头应允,让吕不韦先按照四年一次的科考制来进行落实,先看看效果。

    众人正在商讨,虞妫带着风玉,风纪等补天教的几个高层,进入咸阳殿。

    吕不韦等群臣见到前来投效的人多了,皆习以为常,上下审视补天教的人。

    风玉,风纪互视一眼,双双行大礼,觐见赵淮中。

    其后自有一番套路。

    赵淮中对补天教众人颇多勉励,让他们安心留在大秦。

    然后便是喜闻乐见的送礼环节。

    风玉亲自上前,呈上一个木匣,让内侍拿给赵淮中。

    风玉躬身道:“请大王先看匣中之物。”

    赵淮中打开了匣子。

    里边放着数件补天教进献的东西,赵淮中拿起摆在最上边的一件,是一部古卷。

    当他看见古卷内容,不动声色的问风玉:

    “此卷中描述之物,你补天教可曾验证过?”

    风玉恭敬道:“已验证过,否则岂感拿出来献给大王。

    此物为殷商所留,和殷商秘宫也有关系,确认其真实存在,乃是一个特殊的洞天小世界。

    我补天教便以此进献大秦,愿大秦国力日盛,大王能早日成就千秋功业。”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