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科技之锤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366 芯片难题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笔趣阁 最新永久域名:www.biquge001.com ,请大家牢记本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华夏未来智能研究中心,宁为正带着自己的学生们在专门的实验室里做着最后的验证。www.luanhen.com

    说起来因为三维硅通管芯片技术的复杂度之高,基本已经达到了现代芯片设计的极点,所以芯片验证甚至占到了整个芯片设计流程百分之七十的时间。

    尤其是四个月前,第一次流片失败之后,宁为还专门带着一帮学生去了一趟江城的宁思实验室,开了整整三天会。并亲眼见证了负责各个环节的大佬们积极展开了批评与自我批评……

    宁思实验室是在两年前就从深城搬到了江城。到不光是宁为的建议,主要还是江城这边开出的条件的确不错,而且似乎是华为也有些撑不住了。

    虽然宁为从来没关心过在设计三维硅通管Pu这件事上到底花了多少钱,但是投入巨大是肯定的。

    以至于这个项目不过进行了一年,华为便不得不引入了第三方战略投资者。于是宁思实验室便从2012实验室整体分离了出来,随后极兔集团跟华夏精密一起入股宁思,并占据了实验室百分三十七的股份。

    严总给他打电话汇报这件事时,宁为也挺感叹的,顺嘴多问了句怎么在这个时候引入战略投资者,之后严明的解释让宁为有些汗颜。

    大概就是集团做了计算,如果正在设计中的这枚芯片五年后才能量产的话,那么按照这一年的投入计算,在不影响其他业务正常投入研发的情况下,华为大概只能撑一年半,如果其他业务研发暂停,全力保障宁思实验室的研究,而且是在将各大行给的授信都用掉大部分的情况下,大概也只够再撑两年半……

    而且还得保证两年半后必须得量产。

    这还不算暂停其他业务研发投入带来的各种系统性影响,以及对业绩造成的影响。

    要知道一个实验室停了再恢复本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更别提主营项目研发停顿。

    作为公司决策者,未雨绸缪的引入战略投资者,也是没办法的选择。

    当时这话把宁为都给说愣了……

    好吧,当时宁为是真还没意思到,宁思已经通过一年时间发展成了一个全球拥有超过1.2万人的大型研发团队,这些团队几乎都在配合他对芯片的理解,勾勒并验证着三维芯片的结构跟功能。

    除此之外,为了更好的配合宁思实验室,对于极简eDa的投入也开始成倍的增加。

    没办法,现在除了极简eDa没有任何一款eDa软件能够支持在三维结构体上进行电路设计,且是一切都是从零开始摸索,以往的经验跟设计构图大都不可用的情况下。

    换句话说,大家都下了血本,压力可想而知。

    尤其是第一次流片不但失败,暴露出的问题还很多,比如成品芯片在高频状态先稳定性出了严重问题,且em不通过,会有芯片寿命不稳定的风险,Lvs压力测试不稳定,管脚测试始终是开路……

    严重打击了所有人的士气。

    这也让宁为不得不在这几个月把所有的经历都投入到芯片这块,并开始检查出现如此多问题的原因。最终总结得也很贴切,芯片检测团队这块还是缺少对三维结构的理解,所有测试都是按照以往的经验来的,这就导致二维布局上的测试虽然能通过,但在三维结构上却会出现各种问题。

    比如Lvs眼里测试不稳定的原因就是一个测试端口层直接连接到了操作层,而没有连接到芯片内部和芯片封装的接口。正常情况下应该是芯片内部的信号,例如1.2v信号经过接口后应该进行1.2v到3.3v的转换,然后进入PaDopening,再通过波n的金线连到封装上,最终到达芯片在PB上焊接的管脚。

    设计检验时,因为是三维设计中金线连接太过复杂,按照曾经常规的芯片检验方式并没有发现这个错误,导致最终流片时出现问题。

    解决方法是宁为亲自下场重新拟定了hek-list的内容,从之前的三百多条直接增加到了1207条。这次是将第一次流片暴露出的问题,全部想到了,还有些可能隐藏的问题,也未雨绸缪的列了出来。

    没办法,这玩意儿流片太贵了。

    英特尔可能流片一次只要几个亿人民币就够了,毕竟以往技术非常成熟,但新技术不一样,流片一次的总花费大概要三十五亿往上走,近四十亿的样子。

    还别嫌贵,毕竟对于负责流片的华芯精密来说,配合流片的投入也是巨大的。据说为了配合流片,对设备参数调整修改的工程师们同样大半年都没休息过了。要达到各项配套的技术参数,保证不会因为设备问题拖延进度,所有人都很拼。

    当然,如果多次流片大概能把单次流片价格摊平,比如流片个十次八次的,不过大家都不太经得起这么折腾了。

    毕竟公司不可能靠着理想活着,平均月薪超过40K的宁思实验室那一万多人不可能靠西北风就能吃饱,虽然宁为本人没什么压力,但总不能看着合作伙伴真的因为他主导的芯片设计跟生产直接玩没了……

    一年超过500亿的纯投入,还是暂时丝毫看不到回报率的那种,足以让掌舵者压力大到窒息,上次宁为看到严明都发现这位副总最近都开始有谢顶趋势了,发迹线起码向后移动了两寸。等到Pu设计成功之后,怕是就要去植发了。

    此时宁为已经将经过四个月时间,重新修改后的整体设计,重新上传到了服务器,开始做最后的整体性验证,刚刚他带来的三个学生也已经按照他的要求,忙碌了十多个小时,设置好了所有的参数标准,又让三月耗废巨大算力,同步开启了三维仿真电路的数字模拟……

    现在师徒几人终于松了口气,在休息室里吃着糕点,聊着闲话。

    没人想要休息,虽然明知道最后阶段整个验证过程,要持续三十多个小时,但这一刻主导情绪的主要还是兴奋。

    华夏历史上第一枚真·完全自主产权的桌面级Pu,人类历史第一枚真·三维结构桌面级Pu,在自己手下完成,只要是成功了,在未来肯定是要记入史册的。

    从这一点上看就知道选一个大牛级导师的好处了,运气好,摊上某个项目,说不定就能青史留名。当然,几率不大就是了。

    “宁导,你看了新闻没?英特尔12代跟13代Pu全面降价,这次是玩真的,连主板都跟着降价了,据说是14代Pu要出了,提前为14代Pu预热!”

    “哦!”正喝着奶茶的宁为随口应了句。

    奶茶是江同学在家自己做的爱心奶茶。

    因为宁可喜欢喝,奶茶店买的做妈的不放心,干脆便自己动手制作。具体做法宁为没太过问,大概也就是把新鲜牛奶煮沸,加入白糖、茶叶跟淀粉之类的,最后把茶渣过滤后就能喝了。

    怎么说呢,因为家里的小宁可特别喜欢喝,一次喝不了多少,又总是馋,江同学也不可能时时刻刻满足宁可小朋友的要求,于是宁为干脆在后院弄了套利乐包装工艺的机器跟消毒设备,江同学做一次,灌个二、三十盒,宁为跑实验室这边也总会带上几盒,想小家伙了,就来上一盒。

    谷/span>  当然主要还是有钱任性闹的,正如柳唯之前预测的那样,小宁可出生之后,终于让宁为享受到了有钱的乐趣……

    虽然小宁可现在才两岁多,但已经拥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玩具房,各种益智的,不益智的,基本上只要宁可看上了,宁为就会买回来。

    除此之外,玩具房里还有一个大屏幕,大屏幕里有一只猫常驻,只要宁可在房间里,这只猫就随时准备着跟小公主互动,哪怕是对着屏幕“咿呀”一声,小猫也会眨巴着眼睛,“喵喵”的叫两声,给小公主一个完美的反馈。

    更多的时候,这只小猫还担负起了在宁可小朋友表露出各种好奇心时,教学的责任,比如现在宁可小公主已经能喊出好几种动物的名字,会背好几首古诗,能从1数到20,都得感谢这只猫。

    自从发现这只猫教孩子的耐性以及效果远比大人去教更好之后,不管是爷爷奶奶、还是妈妈、外婆,都已经放弃了教孩子识字的任务,至于爸爸,闲下来在家里的时候就只顾着跟小宁可玩了,毕竟宁为能休息的时间不多,玩的时间都不够,哪还能想着教孩子学习知识?

    “宁导,您也不能太小看人啊。您看看,inteli913900一口气又降了3000块,现在只要6200块就能入手了,i713700K只要1800,i513400降到999块了,说是为了14代让路打死我都不信啊,是不是英特尔收到什么风声,咱们的Pu可能快量产了,直接开启降价模式,先收割一波?”周正浩忍不住强调道。

    作为宁为招收的第一批直博生,在跟宁为学习了一年之后,周正浩开题直接选择了智能芯片方向,所以对于业界动态也更为上心,当然也因为他本就早早就跟华为签好了合同,拿到博士学位之后,还是会入驻宁思实验室,这也意味着第一代Pu市场反响如何,直接决定了他未来职业发展规划,所以自然更为关注市场动态。

    这也是宁为做mD架构Pu,一直会带着孟润泽、吕赢、跟周正浩这三个学生的原因,并不是偏心,又或者这三人在所有学生中学习最好,主要还是孟润泽跟吕赢也都选择了智能化硬件的发展方向。

    其他人有主要课题是偏软件、算法跟语言向的,又依然在理论方面深耕的,研究方向不沾边。

    “急什么,这不是很正常吗?咱们的动静那么大,英特尔不知道才奇怪呢。这种规模的降价当然也是正常的,打压的意思肯定是有的,现在消费者换一波Pu,以后我们的Pu出来了,个人应用市场上还换不换的确是个问题。我们的Pu定价也是问题,换了我是帕特·基尔辛格,也会选择这个节骨眼上降价。正好快过春节了,还能顺带着搅乱一下假期市场。这充分说明英特尔市场分析跟营销部门非常合格。”

    宁为放下奶茶,眼睛从显示器上挪开,很认真的帮周正浩分析了一波。

    “那怎么办?如果我的Pu跟英特尔14代一起推出的话,您说他们会不会14也订个超低的价格?”周正浩忧心忡忡的问道。

    这次不等宁为回答,旁边的孟润泽很自然的接话道:“周啊,这不是很正常的吗?14比以往的新品推出的价格更低是肯定的,我看了下最近英特尔申请的专利库,这两年没什么大的技术突破,12那么惊艳,13多拉跨你也知道,我估计14也不会亮眼到哪里去。这也就是13出的时候,我们的Pu还没设计完成,不然降价都等不到现在了。”

    “附议!”话少的吕赢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其实我也知道,就是感觉有些惶恐。话说前前后后砸进去的钱起码能建四、五艘航母了,现在已经到了临门一脚,如果最后市场表现不好,也不知道宁思还坚持不坚持的下去。”周正浩耸了耸肩道。

    这大概就是属于典型的关心则乱了。

    相对于其他人来说,周正浩这些三年是跟Pu跟的最紧的,宁为也的确在朝着这个方向培养他。

    现在第一代mD结构Pu,依然使用的是64nm工艺技术,周正浩给自己定的目标也很简单,在有生之年,将mD结构生产工艺推进到1nm时代,根据三月通过极为科学且严谨的数学模型推算,这个目标是完全可以达到的。

    当然想实现的前提还是这一代的产品能够热卖,换句话说mD结构Pu的市场能够撑起大家继续研究并提升工艺的信心,如果实在达不到市场预期,很难说这项这种不计成本的投入会持续下去。

    这也并不是说会放弃这个项目。

    已经啃了两年芯片项目的周正浩自然明白,完全自主产权的Pu肯定不会被放弃的,订单肯定是会有的,但如果付出跟收获太过悬殊的话,这项技术也可能作为战略储备技术。

    换句话说,只要第一代mD结构通用Pu生产出来,确定了性能的确可以跟世界一流水平的通用Pu比肩,比如酷睿架构的Pu,但是产品并不能实现盈利,或者说盈利根本不足以支撑接下来的产品迭代革新,那么宁思不可能继续像现在这样满负荷运作,估计最后能保留一个千人团队就已经是万幸,绝大多数人会被迫分流到其他岗位上,去做能盈利的项目,又或者不得不选择离开。

    这种情况下,肯定拿不到太多研发资金支持,技术迭代大概也只能随缘。

    当然有了技术储备,如果哪天英特尔想不开,觉得威胁不大了,敢乱加价或者搞些卡脖子的政策,大概又会有大笔的资金注入,项目又能立刻活过来。

    但对于一个把这项事情作为未来一辈子事业的人来说,因为没钱浪费时间绝对是不能容忍的。毕竟这帮人大都是对钱没啥概念,不把钱当钱的主儿。

    孟润泽笑着说道:“周啊,你慌啥。咱们的Pu可是主打差异化竞争。是要跟操作系统搭配着来的,你要是真担心每天给陈昱儒和卢远正通通电话,问问他们华为鸿蒙那边升级到底准备得怎么样了,只要系统这块不拉跨,咱们的芯片销量应该不会太差。”

    宁为听着三个学生交谈笑了笑,周正浩的忧心他自然很清楚。

    只是他现在也不好表态。

    说实话,虽然第一代mD结构Pu从指令集到芯片设计,他主持着全盘的工作,鸿蒙系统配合Pu的系统升级工作,他也一直在跟进,但最后能不能市场能不能买单,他也不敢拍着胸脯保证肯定能行。

    这是个相辅相成的问题,甚至最关键的点还不在芯片这边。

    对于芯片的性能宁为还是有自信的,但对于升级后桌面系统的接受度,宁为并不太敢打包票。没办法,这一代的Pu最终还是没能得到微软的支持,配合的鸿蒙系统又做了许多极为大胆的,这就涉及到一个操作习惯的问题。

    宁为能保证的只是一些关键位置的订单,肯定不会少。但是如果少了大众化的市场支持,这一代Pu在英特尔的全力围剿下能否收回成本乃至热销,他也不敢打包票。

    更重要的是Pu即便流片成功,进入量产环节,前期产品肯定是没有任何价格优势的。

    别说英特尔现在果决的降低了价格,就是没降价之前的售价,摊入上成本,都无法接受。

    按照三月给出的建议售价,最完美的mD结构Pu,十六核心设计,最高支持128g内存,主频最高能达到3.6ghz,如果首批量产2000千万片计算,每片的出厂价大概就要12代神u的零售价那么高了,如果再加上各种流通成本、税收、质保成本,价格大概还要翻一倍,这才有得赚。

    这还是按照量产成品率要达到百分之八十计算的,如果成品率达不到这个价格还得往上加,才能给大家动力继续做下去。

    这种情况下,让宁为谈市场,的确是强人所难了……毕竟这还真不是光靠技术就能决定的……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