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汉道天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74章 惺惺相惜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笔趣阁 最新永久域名:www.biquge001.com ,请大家牢记本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蔡琰很无奈。www.biquge001.com

      天子刚刚还接受了她的建议,要谨慎对待。眼睛一转,就对荀攸坦诚相待,引为近臣。

      这未免有些草率。

      趁着荀攸去洗漱、更衣,领取印绶,蔡琰委婉的提醒刘协不要轻信于人。

      刘协无声地笑了。

      “令史与荀攸不熟,有些担心,也是情理之中的事。虽不敢说荀攸是毫无保留,但他想效忠朝廷,搏一把前程,却是可以确定的。若非如此,他又何必提醒上党之危?”

      “陛下熟悉荀攸?”

      “略知一二。”刘协想了想,又道:“你回头查一查,是谁辟召荀攸为吏,又推举他为官的。”

      “唯。”见刘协胸有成竹,蔡琰没有再多说。“陛下,最近案牍增多,竹木简供应不及,需少府增加人手,有时伐竹木制简。”

      “很急么?”

      “很急。”蔡琰晃了晃手里的竹简。天子刚刚与荀攸讨论形势,她又记了一大卷。“除了起居注、会议记录,还有大量抄送公卿的副本要写。即使副本收回后可以削去再写,也需要人手来处理……”

      看着絮絮叼叼地说个不停的蔡琰,刘协也有点无奈。

      竹木简成本高,又笨重,是个很现实的限制。

      “先坚持两天,或者到营里招募一些不识字的妇人帮忙处理回收的简,等到了河东,想办法建纸坊造纸。总是捧着一大卷简跟着,朕怕你这手将来会落下病根。”

      “造纸?这倒是个办法,只怕人手不足。”

      “从大臣、将士的家眷中招募吧,闲着也是闲着,干点活,还能挣点钱补贴家用。”刘协想了想,又道:“回头你与夫人商量一下,看她有没有兴趣来主持这件事。”

      蔡琰觉得有理。大臣、将士大多有家眷,又从李傕营中解救了不少俘虏,也是以妇人为主。这些人干不了重体力活,只能为将士们洗衣、做饭,混口饭吃,免不了受人轻视。

      如果能建个纸坊,将她们集中到纸坊里工作,也能落个耳根清静。

      夕阳落山,大地陷入黑暗,大营里点起了星星灯火。

      刘协回到大营里,荀攸正在帐前等候,与贾诩说着闲话。

      裴潜站在一旁。

      见刘协走来,三人不约而同的转过身,向刘协行礼。

      刘协一边还礼,一边对裴潜说道:“河东竹木多么?”

      裴潜说道:“河东多山,竹木繁盛,处处皆是。”

      “既然如此,河东可有造纸的纸坊?”

      “纸坊倒是有,只是技术一般,粗糙不堪用。读书人还是喜欢山东纸,奈何价高难得,不如竹木实惠。”

      “如今公文太多,竹木简消耗太大,笨重不便,还是用纸好。”

      裴潜忍不住说道:“陛下,纸虽轻便,却不便宜,大量使用,怕是承受不起。”

      “那就想办法降低成本。”刘协摆摆手,打断了裴潜。“你去各营问问,有没有会造纸的,哪怕知道一星半点也行。聚在一起拼凑一下,或许就知道如何造纸了。”

      裴潜应了,转身去了。

      刘协邀贾诩、荀攸入帐,各自落座。伏寿与宋都安排宫女布席,端上晚餐。

      晚餐很简单,一人一碗麦粥,一块胡饼,酱一碟,豉一碟。

      刘协也不客气,拿起饼,蘸了些酱,咬了一口。

      贾诩早就习惯了,端起麦粥喝了一口,又掰下半块饼,蘸了点酱,咬了一小口,慢慢咀嚼起来。

      荀攸见状,有样学样,只是麦粥入口时皱了一下眉。

      刘协吃得快,便取过一份公文来看,却是大司农张义送来的消息。

      韩遂、马腾有举兵向关中的迹象。关中仅有老弱两万,骑兵也极少,恐怕难以应付。

      此外,益州牧刘璋上表,奏荆州牧刘表不臣。因汉中为米贼所占,道路不通,是以上表耽搁了大半年时间,直到张义安抚关中,才由张义转交。

      刘协很不以为然。

      刘焉在世的时候,曾派兵与韩遂、马腾联手,进攻李傕等人。如今却说米贼阻道,不能交通,摆明了就是借口。

      你以为朕不知道所谓米贼就是你们养的看门狗。

      只不过如今刘焉气死了,刘璋上位,与张鲁翻了脸,弄假成真也有可能。

      等荀攸吃完,刘协将刘璋的上表递过他。

      荀攸看了一眼,又递了回来。

      “刘璋愔弱,益州自顾不暇,难成大事。陛下不妨征召益州才俊入朝,以维系益州人心不失。至于汉中,张鲁以五斗米道义羁縻庶民,颇得人心,倒是要小心些,以免坐大难制。”

      “你熟悉张鲁么?”

      “不熟悉。”荀攸摇摇头。“不过以道惑人者,多为糊涂人,不足为患。”

      刘协多少有些意外。“黄巾之祸亦不足为鉴?”

      荀攸淡淡地说道:“黄巾八方俱起,号称百万,看似声势浩大,然而张角一死,便分崩离析,溃不成军。如今各据一方,看似有席卷之势,其实不过是釜底游鱼,挣扎求生。曹操在兖州,公孙瓒在冀州,都曾大破黄巾。袁绍入黑山,也是所战辄胜,未见可惧之处。”

      他顿了顿,又道:“黄巾之祸,不在其烈,而在其久。欲根治之,非行王道不可。王道行于天下,黄巾自然如洪水归道,化为涓涓细流。”

      刘协深以为然,对荀攸又高看了一眼。

      等贾诩吃完,刘协让荀攸将刚才的建议又说了一遍,贾诩静静地听完,点头表示同意。

      但他随即又提了一个问题:派谁去上党为佳?

      荀攸没表态。

      刘协心里已有人选。

      上党与袁绍的大本营邺城相接,境内又有正被袁绍打得节节败退的黑山军张燕部,派杨奉去最合适不过。既能协助钟繇守上党,又能联络黑山军,一举两得。

      但他没直接说,而是反问贾诩。

      “先生以为谁是适合?”

      “前将军段煨。”贾诩淡淡地说道。

      刘协心中诧异,贾诩的态度如此坚决,根本没有讨论的意思,而是强烈建议。

      对贾诩来说,这可不多见。

      “先生有何理由,不妨说来听听?”

      贾诩摇摇头。“无他,唯形势所宜。若是由上党攻邺城,左将军杨奉更合适。若是守上党,阻止袁绍西进,前将军段煨最合适。”

      刘协恍然大悟。

      他不动声色,转向荀攸。“侍中以为如何?”

      荀攸欠身一拜。“贾侍中不愧是凉州智士,发无不中。”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